rand0m

Month: 2025-09

2025-09-01

chewei 哲瑋 16:53:18

9/11 週四晚上 19:00-21:20 Functional Thursday 社群活動 ▶︎主題:R1CS as Puzzles: Compiling to Constraints • In this talk, I’m sharing a collection of fun puzzles. How everyday programming concepts, such as unsigned integer arithmetic, branching, and comparisons, can be represented as constraints, with R1CS as the target and backdrop. No prior knowledge of ZK, cryptography, or compilers required — just a tour of puzzles! ▶︎分享者:賴廷彥 • 活動資訊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74132492380977/>

chewei 哲瑋 16:53:18

9/11 週四晚上 19:00-21:20 Functional Thursday 社群活動 ▶︎主題:R1CS as Puzzles: Compiling to Constraints • In this talk, I’m sharing a collection of fun puzzles. How everyday programming concepts, such as unsigned integer arithmetic, branching, and comparisons, can be represented as constraints, with R1CS as the target and backdrop. No prior knowledge of ZK, cryptography, or compilers required — just a tour of puzzles! ▶︎分享者:賴廷彥 • 活動資訊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74132492380977/>

EugineQ 17:05:30
@eugineqian has joined the channel

2025-09-02

naoyo4.​com 03:35:24
@nao.yo4da has joined the channel

2025-09-03

tnstiger 10:52:10
前陣子石綿瓦的議題就是這個
https://e-info.org.tw/node/242039

環境資訊中心

風災下的石綿危機:清理缺防護,勞工、居民恐成二次受災戶

7月6日,中度颱風丹娜絲從嘉義登陸,14到17級的強陣風,吹毀了上萬棟建築,也吹出一場石綿危機…… 石綿為何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8月6日,丹娜絲颱風離開後一個月,台南市七股區的路邊,仍堆置著風災產生的廢棄物,在破損的家具、碎磚瓦中,也夾雜著波浪形的石綿瓦。 丹娜絲颱風過後一個月,台南七股仍有石綿瓦四處散落,跟其他廢棄物混在一起。 石綿瓦中含有天然礦物「石綿」,具有防火、隔熱的特性,許多早期的頂樓加蓋、工廠或畜牧場,會使用這種建材。完整的石綿瓦不會產生危害,但如果破損、碎裂,其中的石綿纖維,就可能被吸進肺裡。 石綿瓦中含有天然礦物「石綿」,具有防火、隔熱的特性,許多早期的頂樓加蓋、工廠或畜牧場,會使用這種建材。 完整的石綿瓦不會產生危害,但如果破損、碎裂,其中的石綿纖維,就可能被吸進肺裡。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宗延解釋:「石綿纖維非常細小,呈針刺狀,人體的免疫細胞『巨噬細胞』試圖要吞噬石綿纖維這個外來異物時,反而會導致自身破裂死亡,釋放出一些細胞激素,造成人體的發炎、突變,使癌症發生的風險增加。石綿引發的癌症,除了肺癌是大家容易想像得到的,還有就是間皮瘤癌,這是一種預後特別不好的癌症,目前所知,高達95%左右的間皮瘤癌,都是石綿暴露所造成。」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環境暨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宗延指出, 吸入石綿纖維可能增加致癌風險。 缺乏必要防護,勞工、居民恐成二次受災戶 石綿早在1977年,就被國際癌症研究所列為一級致癌物,台灣也已逐步禁用,不過各地還存在不少含有石綿的建築。根據環境部調查,數量最多的依序是台南、高雄、雲林、嘉義,大多也是這次丹娜絲颱風影響最嚴重的地方。 環境部統計至2024年6月,全國石綿瓦建築物有24多萬棟,其中以台南市最多。 資料來源: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 在台南、嘉義沿海鄉鎮,不少石綿瓦遭強風吹落馬路,被來往車輛輾壓,粉塵隨之飛散。許多人忙著修復、拆除被吹壞的石綿瓦屋頂。由於地方政府要求將石綿廢棄物裝袋集中,以便清運,民眾因此刻意將大片石綿瓦敲碎,卻因此更容易接觸到石綿粉塵。還有不少人因為不清楚石綿的危害,或是急於清理家園,連一般的口罩都沒戴,甚至是徒手撿拾破碎的石綿瓦。 部分居民為了儘快恢復家園,在沒有完善的防護下自行拆除、敲碎石綿瓦,增加吸入石綿纖維的風險。 根據勞動部2018年公布的指引,勞工即使只是接觸含石綿材料,都必須配戴N99口罩,加上護目鏡、手套等防護設備;如果從事拆除作業,就需要淨氣式呼吸防護具。立法委員林淑芬在7月16日,就災區的石綿清理問題提出質詢,他指出,雖然一般民眾不是勞動部指引的適用對象,但面臨的健康風險並無二致,在缺乏必要防護的情形下,居民恐將在風災之後,成為有毒廢棄物的二次受災戶。 7月31日,環境部舉行線上說明會,提出「3不2約」原則,呼籲民眾盡量將拆除石綿瓦工作,委由專業廠商進行。然而災後缺工嚴重,還是有不少人等不到工班,選擇自行拆除。勞動部職安署組織輔導團,從7月底開始在台南各鄉鎮巡查,宣導相對安全的拆除方式,並且在七股、新營、白河、後壁四個區公所設置服務站,讓民眾領取防護用品。 圖左為勞動部職安署組織輔導團到台南,宣導拆除石綿屋瓦的安全防護。圖右為台南七股區公所設置服務站讓民眾領取防護用品。 爆量石綿瓦怎麼清?民間協助開發「石綿地圖」 破碎的石綿瓦理應盡速清運,降低暴露風險,但這次風災產生的石綿廢棄物實在太多,台南大約有一萬公噸,嘉義五千公噸,而原本二十個縣市設置的暫存場,容量只有一千三百多公噸。截至8月20日,台南累計清運量為三千三百多公噸,等於還有將近七成待處理。 大量的石綿廢棄物一袋袋的堆置在垃圾暫置場,背後白色成捆為打包好待處理的垃圾。 台南市環保局科長邱瑞基表示:「有些民眾可能為了搶名額,就事先登記,但他的石綿瓦其實都還在屋頂上。我們短時間內受理了超過六千件申請,都要逐一打電話去確認他打包裝袋了沒,加上清運點散布各地,司機要找點也花了不少時間。」 為了協助政府加速清運,一位民間軟體工程師Howard開發了「石綿地圖」網路系統,透過志工及清潔隊員,將石綿廢棄物區分為裝好清運、等待撿拾、混雜其他廢棄物等狀態,讓環保局能迅速掌握清運的優先順序。 地方居民用手機記錄石綿廢棄物的地點,上傳到民間軟體工程師Howard開發的「石綿地圖」網路系統。 石綿疾病潛伏期長,醫師建議應做後續追蹤 即便各界盡力合作解決問題、政府也祭出補救措施,但已有不少民眾接觸到石綿粉塵。台南市佳里區居民陳映蓉回想:「風災過後有幾天太陽滿大的,那時候我們就感覺空氣中粉塵的濃度很高,會覺得鼻腔後面跟喉頭的地方,有很多細小的魚刺卡在那邊的感覺。」 石綿瓦中的石綿含量,平均是5%到6%,普遍高於有害事業廢棄物的管制標準1%,雖然民眾可能只是短期接觸,但石綿暴露並沒有安全閾值,少量吸入不代表沒有健康風險,而且石綿相關疾病的潛伏期,可能長達三、四十年。陳宗延醫師建議:「假設資源沒有辦法及時介入之下,勞工、居民有比較長的時間接觸到石綿,我覺得都應該匡列起來,比照石綿暴露的勞工,去做健康檢查的追蹤。」 細小的石綿纖維一旦被吸入體內,可能引發健康風險,而相關疾病的潛伏期往往長達三、四十年。 這不只是天災,而是公共衛生危機 陳宗延認為,一開始有大量石綿瓦破損情報傳出時,就應該及早將這種狀況定調為公共衛生危機:「當然這次風災是特別大,但不代表之前、之後沒有發生類似情況的可能性,這需要有事前應變的計畫。」 以國際經驗為例,日本、美國分別是在1995年阪神地震、2005年的卡崔娜颶風災害中,注意到天災導致的石綿暴露風險,日本在2007年制定相關法規,內容除了基本的安全防護,也包含必須事先評估天災發生時會產生多少石綿廢棄物、監測災區空氣中的石綿濃度等等。環境部及勞動部,已經分別在7月底發布災後石綿廢棄物清除指引,但詳細程度與國際相較仍有落差。 當類似情況再度發生,我們是否能處理得更好? 另一方面,如何加速汰除既有含石綿建物,避免因天災受損,也是未來的課題。行政院2023年已核定16億經費,補助民眾石綿建材拆除後的清運費用,但由於拆除、重建不在補助範圍,在石綿瓦未損壞的情況下,民眾不見得會願意更換。根據環境部委託研究報告,既有石綿建物依耐用年數60年估算,還要大約40年才能全數自然排出。 根據環境部委託研究報告,既有石綿建物依耐用年數60年估算,還要大約四十年,才能全數自然排出。 因應既有石綿建物進入汰換高峰期,勞工的職業安全也需要關注。勞動部於2024年制定「石綿及人造石有害粉塵呼吸防護補助計畫」,提供最高85%、25萬元的補助,讓從事石綿建材拆除、清運的業者購買防護用具,但截至2025年8月底,實際申請加上有表達意願的業者,只有將近20家,相較有清除資格的業者245家,數量頗為懸殊。 受勞動部委託,執行補助計畫的中山醫學大學職業安全衛生學系教授賴全裕指出,台灣只規定「清除」業者須有甲級廢棄物處理證照,對「拆除」工作資格的強制要求尚且不足。就他執行計畫時的訪視經驗,多數小規模業者缺乏對石綿危害的認知,或認為一年到頭只會遇到幾次拆除工作,因此沒有意願做好充足防護。他擔憂,依照石綿相關疾病的潛伏期推算,十到二十年後,可能會出現一波病例高峰期。 民眾在進行含石綿建材的拆除作業時,穿戴防護設備可保護自身安全。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副署長李文進對此表示,已協調環境部在受理石綿清運補助時,要請業者遵照內政部建築物拆除施工規範的規定,同時也會請內政部國土署提供拆除業者名冊,讓職安署執行勞動檢查。 一場路徑罕見的颱風,吹出石綿暴露的危機,台灣是一座天然災害頻繁的島嶼,當類似情況再度發生,我們是否能處理得更好呢?

chewei 哲瑋 2025-09-03 14:14:17
有看到總統盃黑客松有相關主題提案
❤️‍🔥 1
tnstiger 10:52:10
前陣子石綿瓦的議題就是這個
https://e-info.org.tw/node/242039
chewei 哲瑋 2025-09-03 14:14:17
有看到總統盃黑客松有相關主題提案
我的猫猫去哪了 11:41:10
@ziru860 has joined the channel

2025-09-04

王士榮 13:28:21
@shihjungw has joined the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