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謝謝 @clkao ,不知道有沒有建議的處理方式,或是對你來說,這次討論最重要的意義?
我以麻瓜的角度來聽,覺得內容很豐富、很多細節,是實作上面需要知道的一些關卡/規則/台灣現況。
但回到媒體的角色而非社群的角色時,需要思考的是,跟讀者的關係,讀者是誰,可以給讀者什麼。
可以處理的方式:
一、日報式文章。資訊式的內容,提供給讀者現況,告訴大家不同tier資料的建置正在進行。只是如果社群內的人,可能看hackpad就可以了,但如果要給社群外的人,我可以把政委的逐字稿(如果有)整理成文章,但因為細節很多,我可能無法全部放進。
二、可以追蹤報導,做大專題:
我想做的角度是,tier0~tier5,這條路怎麼走?為台灣數位政府打底建地基(拆掉重建的精神)的過程全記錄。嘗試了什麼?克服了什麼?障礙是什麼?
我覺得就社群來說,或是對台灣數位國家的政策來說,這樣的全紀錄是非常有價值的。
但這可能需要我一個人力的全部,持續追蹤,也需要各方的配合。
挑戰是,官方的意願,以及我們不能變成政府的新聞稿。而且我也需要先進一步釐清,這是條什麼樣的路、其中有哪些stakeholder、cl跟au的關係是(外包、顧問?),或是這是g0v社群跟政府一起要完成的超大專案?這都牽涉到這專題如何下筆、角度、採訪對象,以及這篇報導的意義。
三、做互動報導
整理逐字稿,以日報式的開頭,但加上一些社群內的想法跟側訪之後,下方可以展開討論,讓大家給意見、想法,看tier0~5應該怎麼走。
這個方式有趣也實用,但需要先釐清我們跟政府的關係,納入的意見跟能量,是會直接進到體制內還是?而這樣的討論未來的頻率、目標、影響層面,都需要釐清並在展開互動討論之前清楚交代。
以上是初步的想法,供討論參考。
另,on board之前就有跟ocf說過這週是西班牙朋友來的時間,沒辦法都在工作狀態,三個月前訂的行程了不好意思放著他不管。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