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Month: 2022-04

2022-04-03

Vicki 01:45:37
@vickiychung has left the channel
Chase W. Nelson 倪誠志 18:44:47
Some visuals
Taiwan 2022.png
Taiwan Last 30 Days.png
😷 1

2022-04-04

Marian Lai 13:33:12
奇怪內,篩檢站隔壁不能順便放個注射站嗎???還沒有注射的就去打一打啊!!!!😵‍💫
沒有打疫苗的,有危害社會安全之虞,該強制抓去打.... 或者商家/醫院沒有打疫苗的一律不接待沒打疫苗的啊!!!如果體質特殊(理由一堆), 也要出示醫療證明證明未能打疫苗原因,否則直接依流行病傳染相關法規定開罰啊!!!哪來那麼多廢話!!!一個破口出來...沒疫苗能打的國家幼苗怎麼辦???等著種族滅絕嗎😡🤬😡🤬🤬😡🤬
Marian Lai 13:33:12
奇怪內,篩檢站隔壁不能順便放個注射站嗎???還沒有注射的就去打一打啊!!!!😵‍💫

2022-04-05

acechen 12:31:04
強制打疫苗有侵犯人權的疑慮
1
acechen 12:31:04
強制打疫苗有侵犯人權的疑慮

2022-04-06

pichuchen 10:09:25
https://www.cdc.gov.tw/File/Get/4L4Xf6pPRTQ1Rcje2pKsbQ

請他們寫一份這個送回就好了,因為有些人是「害怕做決定」,什麼事情都要等等再看看,所以讓他們直接要打不打二選一,同樣都要做決定的情況下可能就會決定打了。

至於真的還是決定不打的話,那接下來就算是自費就行了。
pichuchen 10:09:25
https://www.cdc.gov.tw/File/Get/4L4Xf6pPRTQ1Rcje2pKsbQ

請他們寫一份這個送回就好了,因為有些人是「害怕做決定」,什麼事情都要等等再看看,所以讓他們直接要打不打二選一,同樣都要做決定的情況下可能就會決定打了。

至於真的還是決定不打的話,那接下來就算是自費就行了。
Chase W. Nelson 倪誠志 16:35:19
The problem of unvaccinated seniors https://english.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3195
Chase W. Nelson 倪誠志 16:35:19
The problem of unvaccinated seniors https://english.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3195

2022-04-08

tnstiger 08:17:43
https://youtu.be/9oxkvecc5jU
早上剛好看到,我是覺得無論什麼原因,都應該尊重每個人的立場,對我來說,沒有做好自我保護才是該被譴責的,並不是單純有沒有施打疫苗的行為。

如果一個人有做好衛生習慣,但因為「保護自己」的原因而不打疫苗,我倒覺得沒什麼問題,反之,縱使一個人打過10劑、100劑,但不做好衛生習慣,那我覺得這樣的人更是糟糕。

我相信台灣的成功防疫,是建立在每個人的衛生習慣上(aka 怕死的習慣),而不是單純建立在施打疫苗上。

YouTube

直擊反疫苗遊行,我被說服了?

tnstiger 08:17:43
https://youtu.be/9oxkvecc5jU
早上剛好看到,我是覺得無論什麼原因,都應該尊重每個人的立場,對我來說,沒有做好自我保護才是該被譴責的,並不是單純有沒有施打疫苗的行為。

如果一個人有做好衛生習慣,但因為「保護自己」的原因而不打疫苗,我倒覺得沒什麼問題,反之,縱使一個人打過10劑、100劑,但不做好衛生習慣,那我覺得這樣的人更是糟糕。

我相信台灣的成功防疫,是建立在每個人的衛生習慣上(aka 怕死的習慣),而不是單純建立在施打疫苗上。
kiang 18:34:28
嗯,總算被想起來有這個了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20408/UWPHIZXIJZCTZOPKZ5LR2VBMKA/
該是派上用場的情境了
必須再強調,臺灣社交距離沒辦法取代疫調
> 網譏:都搞幾年了
嗯,應該是最近剛滿一年⋯⋯?

> 全天候開著藍牙功能超耗電
我的台灣社交距離從 2021/4/9 開到現在運作時間比例 100%
沒有什麼電力快速下降的感覺
畢竟底層是 Android 的 exposure notification 耗電實在是還好
美國人一直都是用這個
基本上不太可能「一樣好」,EN的好處是收到通知之後是否隔離的自主權在民眾身上,然後比較方便,不用一直要拿出手機來掃,缺點是到底能不能控制疫情實務上的證據有限,如果今天確診者都很聰明知道要上傳授權碼、民眾收到警訊後都會請假,老闆看到員工截圖都會准假或是給remote的話,這個機制會有效,但是實際上如果是EN跳出來的警訊,那這樣政府是不會以此做為匡列依據的,也就是後續的防疫配合補助不會啟動,因此准假的可能性還真的得看主管的判斷能力,如果他相信大家都打三劑了和小感冒一樣,那接下來大概就會有一波重症潮了。
我在美國從來沒收過 EN,很難說到底有沒有用
另外以 Omicron 的超強傳播力,掃描間隔理論上要更短,臺灣社交距離有沒有跟著調整,耗電是否會因此增加而讓民眾反感,我覺得會影響 ENS 的成效
那你或是週邊確診的人他們在發病之前有得到EN的通知嗎?
Brennan Center (generally considered liberal or progressive in its policy positions and views)的社論
https://www.brennancenter.org/our-work/analysis-opinion/evaluating-failures-exposure-notification-apps
台灣比起文章中說的 1.3% 好的多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10936

但不知道啟用率
kiang 18:34:28
嗯,總算被想起來有這個了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20408/UWPHIZXIJZCTZOPKZ5LR2VBMKA/

蘋果新聞網

實聯制可望退場!陳時中推這款APP取代 網譏:都搞幾年了、有用嗎? | 蘋果新聞網 | 蘋果日報

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確診人數暴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4/8)表示,若「臺灣社交距離」APP下載量足夠,再加上比較簡化的疫調,疫情控制效果可能會跟簡訊實聯制一樣好。不過許多網友卻不買單,認為用這個APP防疫效果有限,且全天候開著藍牙功能超耗電! ...

該是派上用場的情境了
必須再強調,臺灣社交距離沒辦法取代疫調
> 網譏:都搞幾年了
嗯,應該是最近剛滿一年⋯⋯?

> 全天候開著藍牙功能超耗電
我的台灣社交距離從 2021/4/9 開到現在運作時間比例 100%
沒有什麼電力快速下降的感覺
畢竟底層是 Android 的 exposure notification 耗電實在是還好
美國人一直都是用這個
基本上不太可能「一樣好」,EN的好處是收到通知之後是否隔離的自主權在民眾身上,然後比較方便,不用一直要拿出手機來掃,缺點是到底能不能控制疫情實務上的證據有限,如果今天確診者都很聰明知道要上傳授權碼、民眾收到警訊後都會請假,老闆看到員工截圖都會准假或是給remote的話,這個機制會有效,但是實際上如果是EN跳出來的警訊,那這樣政府是不會以此做為匡列依據的,也就是後續的防疫配合補助不會啟動,因此准假的可能性還真的得看主管的判斷能力,如果他相信大家都打三劑了和小感冒一樣,那接下來大概就會有一波重症潮了。
我在美國從來沒收過 EN,很難說到底有沒有用
另外以 Omicron 的超強傳播力,掃描間隔理論上要更短,臺灣社交距離有沒有跟著調整,耗電是否會因此增加而讓民眾反感,我覺得會影響 ENS 的成效
那你或是週邊確診的人他們在發病之前有得到EN的通知嗎?
Brennan Center (generally considered liberal or progressive in its policy positions and views)的社論
https://www.brennancenter.org/our-work/analysis-opinion/evaluating-failures-exposure-notification-apps
台灣比起文章中說的 1.3% 好的多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10936

但不知道啟用率

2022-04-09

kiang 09:20:06
昨晚聊到,單日破 1500 例才會調整隔離措施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4095001.aspx

cna.com.tw

早安世界》確診輕症居家照護指引出爐 單日破1500例將實施 | 生活 | 中央社 CNA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8日公布「COVID-19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指引」草案,當單日確診逾1500例或超過醫療量能時將宣布實施,推估國內約有2到3成確診者適用。

kiang 09:20:06
昨晚聊到,單日破 1500 例才會調整隔離措施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4095001.aspx
irvin 09:20:56
新北市現在案例最多要先開始試辦
irvin 09:20:56
新北市現在案例最多,有說侯友宜協調要先開始試辦
alvin 09:55:07
@alvin.khc has joined the channel
kevindebruyne9944 11:45:55
@kevindebruyne9944 has joined the channel

2022-04-10

chewei 14:45:29
各縣市公共場所足跡圖卡資料爆量,招募 key-in 人手!
足跡工作頻道 Discord 伺服器連結: https://discord.gg/ePKuRGE9sF
簡易查詢地圖:https://view-awesome-table.com/-MevBcqxlbvI5ec5ab5I/view
螢幕快照 2022-04-10 下午2.36.36.png
螢幕快照 2022-04-10 下午2.44.51.png

Discord

Join the COVID-19 確診足跡地圖 Discord Server!

Check out the COVID-19 確診足跡地圖 community on Discord - hang out with 1,641 other members and enjoy free voice and text chat.

目前足跡登錄還是很缺人手:
1. 協助登錄、驗證資料
2. 協助開發輔助工具,提升登錄效率
歡迎大家加入 Discord 群組: https://discord.gg/ePKuRGE9sF
👍 2
peggy chen 16:00:32
@peichichen1997 has joined the channel
mitsunchieh 20:32:36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4100094.aspx

cna.com.tw

社交距離App加快疫調速度 陳時中盼全民下載 | 生活 | 中央社 CNA

為加速COVID-19科技疫調,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將開始推廣社交距離APP,未來可能要求公務員或參加演唱會的民眾出示APP,加速染疫個案接觸者採檢速度。

1
hcchien 20:33:44
今天在想,台灣會有要求打完三劑才能進去的店家嗎
現在酒店就是了
前幾天的記者會有說會再增加要求的店家種類
對,只是我不會去,所以不會特別了解有哪些店。只是一般會去的餐廳什麼的,感覺有這種自動需求,自己去了比較安心,不知道能不能提升老人家們想打疫苗的意願 XD
看店家吧,目前還沒遇到過
hcchien 20:33:44
今天在想,台灣會有要求打完三劑才能進去的店家嗎
現在酒店就是了
前幾天的記者會有說會再增加要求的店家種類
對,只是我不會去,所以不會特別了解有哪些店。只是一般會去的餐廳什麼的,感覺有這種自動需求,自己去了比較安心,不知道能不能提升老人家們想打疫苗的意願 XD
看店家吧,目前還沒遇到過
kiang 20:53:11
今天我也收到電子圍籬的啟用通知了(嘆)
https://www.facebook.com/k.olc.tw/posts/2068742016632584

facebook.com

登录或注册即可查看

到 Facebook 查看帖子、照片和更多内容。

😭 1
kiang 20:53:11
今天我也收到電子圍籬的啟用通知了(嘆)
https://www.facebook.com/k.olc.tw/posts/2068742016632584

2022-04-11

kiang 15:42:37
市政府也宣傳了
1649662912471.jpg
👍 5 1 1

2022-04-12

kiang 18:56:58
這個推播是這兩天才有的嗎?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49760594.A.92A.html
Region 的通知功能,跟google討論的
kiang 18:56:58
這個推播是這兩天才有的嗎?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49760594.A.92A.html
Region 的通知功能,跟google討論的
kiang 20:19:48
跟著推推 - https://link.medium.com/kuOwVJylapb

link.medium.com

臺灣社交距離 APP 兼顧防疫與隱私,立刻裝上吧!

你希望自己的私生活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嗎?相信大家都不想,但兩年多來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案例,新聞媒體或是大眾都在討論確診者被迫公開的個人疫調行蹤,為了防疫所進行的調查工作焦點已經模糊。近來隨著疫苗覆蓋率提高、新變種病毒重症率低但傳播速度更快等情境的改變,政府總算願意更用力推動臺灣社交…

delightfullychaotic 2022-04-12 21:09:29
我只是想問那張照片⋯
為了突顯窮苦人家的觀感 (?)
@delightfullychaotic 你都收了那麼多早安圖,不覺得這樣親切嗎 (被毆飛
1
kiang 20:19:48
跟著推推 - https://link.medium.com/kuOwVJylapb
delightfullychaotic 2022-04-12 21:09:29
我只是想問那張照片⋯
為了突顯窮苦人家的觀感 (?)
@delightfullychaotic 你都收了那麼多早安圖,不覺得這樣親切嗎 (被毆飛
kiang 22:17:39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0412/2228323.htm

新的停課標準爭議蠻多的

ETtoday新聞雲

快訊/雲林縣開第一槍!宣布不跟進中央「新停課標準」:風險太大 | ETtoday地方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雲林縣開第一槍,宣布不跟進教育部12日最新公告的停課標準。縣長張麗善表示,考量12歲以下國小及幼兒園學生未施打疫苗,承受風險太大,雲林縣將維持現行的停課標準,不跟進中央,但針對12歲以上學生,雲林縣將遵照教育部最新公告。

kiang 22:17:39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0412/2228323.htm

新的停課標準爭議蠻多的

2022-04-13

Stimim 09:58:09
目前足跡登錄還是很缺人手:
1. 協助登錄、驗證資料
2. 協助開發輔助工具,提升登錄效率
歡迎大家加入 Discord 群組: https://discord.gg/ePKuRGE9sF

Discord

Join the COVID-19 確診足跡地圖 Discord Server!

每日統整並更新COVID-19確診足跡地圖! | 1,707 members

🙌 2
yccannie.tw 11:25:57
@yccannie.tw has joined the channel
roger920707fb 12:47:53
@roger920707fb has joined the channel
Ying 18:14:36
@averyying2022 has joined the channel

2022-04-14

Chase W. Nelson 倪誠志 02:30:24
Percentage of people ≥75 years old totally unvaccinated is now ~22% (~347k folks) https://twitter.com/chasewnelson/status/1514142905169952771
Slide2.png
1 😨 2 🤔 1

2022-04-16

kiang 03:14:35
美國 CDC 新推出的社區風險地圖看起來民眾不太買單,因為很多低風險區域可能是檢驗能量不足造成的結果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543430012/posts/358165636344881/
也不一定是能量不足,有的時候是懶了....
kiang 03:14:35
美國 CDC 新推出的社區風險地圖看起來民眾不太買單,因為很多低風險區域可能是檢驗能量不足造成的結果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543430012/posts/358165636344881/

facebook.com

登录或注册即可查看

到 Facebook 查看帖子、照片和更多内容。

也不一定是能量不足,有的時候是懶了....

2022-04-17

yukisama315 10:40:26
請問 https://kiang.github.io/covid19/ 這個網站
有人知道他比例計算的依據是什麼嗎?
為什麼 300人確診 跟 17人確診 是落在同個比例區間?
Screenshot_20220417-103555~4.jpg
下面括號的以人口比例算的吧
點開就有囉,每萬人口確診率
yukisama315 2022-04-17 11:24:10
原來可以點開,發現新大陸了

2022-04-19

Ted 顥天 06:11:27
@ted.lu.tw has joined the channel

2022-04-23

Jena 16:41:29
今天和長輩聊打疫苗的好處,對方表示「中重症中打疫苗仍染疫幾乎佔一半,可見疫苗效果不大 」。
目前中重症的報導方式,好像會讓民眾產生錯覺?
*這算是一種倖存者偏差嗎?目前還是小樣本代表性還是不夠。另外以目前有接種至少一劑的有82%狀況下,如果*中重症中打疫苗仍染疫幾乎佔一半(50%弱),這減少的部分代表還是有幫助的。
是不是應該公告不同疫苗施打狀況(三劑/二劑/一劑/無)中重症的比例🤔
假設打疫苗跟沒打的人的比例是 8:2
如果打疫苗沒效,那中重症(假設10個人)比例也應該是 有打的8人 : 沒打的2人
但今天公布的數字是有打的 5個人:沒打的 5個人
因此只看這個數字還是可以判斷疫苗防中重症是有效的。

(十人作為樣本數當然還是太少,數據更多時論證才會更嚴謹)

訪間昨日的確有「有打沒打都一半,所以沒效」的解讀、流言或反疫苗的認知作戰。
「車禍死亡的人大多有裝安全氣囊,所以安全氣囊有沒有效果?」
今天的記者會 14:28 處有問,數據是:
189 例中重症: 56 未接種 / 20 一劑 / 41 二劑 / 72 三劑
全國疫苗數
未接種 15% 一劑 5% 二劑 21% 三劑 59%
假設疫苗沒用,按照人口數去算,189例的比例應該是: 未接種28人 / 一劑9人 / 二劑40人 / 三劑112人

因此未接種跟一劑的中重症風險差不多是一倍、三劑的風險差不多下降 35%
這樣說的話 二劑 跟 沒打疫苗風險是一樣的,是不是樣本數偏少
也許要拿一個月前的接種比例數據?
樣本不夠以及有部分是今日打的、有部分已經超過三四個月;兩者都會影響
這邊有包括年齡數據 中重症也是在高齡族群佔大多數
接種率 是不是也要依照年齡層作為參照
如果有更多數據,現在應該可以也可以算疫苗對無症狀感染的風險了,甚至是廠牌對感染的風險
65 歲以上 未接種 15% 一劑 5% 二劑 12% 三劑 68%
3/28的數據
0劑 23% 一劑 5% 二劑 22% 三劑 50%
https://www.cdc.gov.tw/En/File/Get/5W7qKzN3nLwGQo4htnAK-g
以上面65 歲以上的接種比例算,假設疫苗無影響的預期人數是 28人/9人/23人/129人
未接種跟一劑的風險仍然是一倍左右,二劑下降44%,三劑下降45%
上表就缺疫苗施打數
這樣的數據,還無法支持鼓勵施打第三劑政策
三劑的目的應該不是提高保護力,而是延長保護力
但更奇怪的 只打第一劑保護力竟然 遠比追加打得高
當然比例少 更容易失真
要看第三劑有沒有效,就要算二劑以上的確診或中重症者最後一劑的施打到確診的時間長度有沒有顯著差異
這個現在沒有數據可算
剛剛比照了一下 20211122 與 20220425 接種數據,的確我的想法是謬誤,現在只有打第一劑時間長度長的應該是佔少數
Jena 16:41:29
今天和長輩聊打疫苗的好處,對方表示「中重症中打疫苗仍染疫幾乎佔一半,可見疫苗效果不大 」。
目前中重症的報導方式,好像會讓民眾產生錯覺?
*這算是一種倖存者偏差嗎?目前還是小樣本代表性還是不夠。另外以目前有接種至少一劑的有82%狀況下,如果*中重症中打疫苗仍染疫幾乎佔一半(50%弱),這減少的部分代表還是有幫助的。
是不是應該公告不同疫苗施打狀況(三劑/二劑/一劑/無)中重症的比例🤔
假設打疫苗跟沒打的人的比例是 8:2
如果打疫苗沒效,那中重症(假設10個人)比例也應該是 有打的8人 : 沒打的2人
但今天公布的數字是有打的 5個人:沒打的 5個人
因此只看這個數字還是可以判斷疫苗防中重症是有效的。

(十人作為樣本數當然還是太少,數據更多時論證才會更嚴謹)

訪間昨日的確有「有打沒打都一半,所以沒效」的解讀、流言或反疫苗的認知作戰。
「車禍死亡的人大多有裝安全氣囊,所以安全氣囊有沒有效果?」
今天的記者會 14:28 處有問,數據是:
189 例中重症: 56 未接種 / 20 一劑 / 41 二劑 / 72 三劑
全國疫苗數
未接種 15% 一劑 5% 二劑 21% 三劑 59%
假設疫苗沒用,按照人口數去算,189例的比例應該是: 未接種28人 / 一劑9人 / 二劑40人 / 三劑112人

因此未接種跟一劑的中重症風險差不多是一倍、三劑的風險差不多下降 35%
這樣說的話 二劑 跟 沒打疫苗風險是一樣的,是不是樣本數偏少
也許要拿一個月前的接種比例數據?
樣本不夠以及有部分是今日打的、有部分已經超過三四個月;兩者都會影響
這邊有包括年齡數據 中重症也是在高齡族群佔大多數
接種率 是不是也要依照年齡層作為參照
如果有更多數據,現在應該可以也可以算疫苗對無症狀感染的風險了,甚至是廠牌對感染的風險
65 歲以上 未接種 15% 一劑 5% 二劑 12% 三劑 68%
3/28的數據
0劑 23% 一劑 5% 二劑 22% 三劑 50%
https://www.cdc.gov.tw/En/File/Get/5W7qKzN3nLwGQo4htnAK-g
以上面65 歲以上的接種比例算,假設疫苗無影響的預期人數是 28人/9人/23人/129人
未接種跟一劑的風險仍然是一倍左右,二劑下降44%,三劑下降45%
上表就缺疫苗施打數
這樣的數據,還無法支持鼓勵施打第三劑政策
三劑的目的應該不是提高保護力,而是延長保護力
但更奇怪的 只打第一劑保護力竟然 遠比追加打得高
當然比例少 更容易失真
要看第三劑有沒有效,就要算二劑以上的確診或中重症者最後一劑的施打到確診的時間長度有沒有顯著差異
這個現在沒有數據可算
剛剛比照了一下 20211122 與 20220425 接種數據,的確我的想法是謬誤,現在只有打第一劑時間長度長的應該是佔少數
pofeng (ocf) 22:01:27
下 1~2 周應該就會到每天萬人了, 感覺有興趣的人可以來做共筆
eg: '抗原快篩的時機, 各縣市快篩站, PCR 站, 居家照護要準備的東西 血氧機, 血壓機, 漂白水(消毒) ....
感覺整理到一個程度可以翻譯
或者同步進行
pofeng (ocf) 2022-04-23 22:45:14
還有 IgG 快篩的時機 ( IgM/IgG 陽性可能就可以6~3 個月不用一直篩 XD )
1 3
pofeng (ocf) 22:01:27
下 1~2 周應該就會到萬人了, 感覺有興趣的人可以來做共筆
eg: 快篩的時機, 各縣市快篩站, PCR 站, 居家照護要準備的東西 血氧機, 血壓機, 漂白水(消毒) ....
感覺整理到一個程度可以翻譯
或者同步進行
pofeng (ocf) 2022-04-23 22:45:14
還有 IgG 快篩的時機 ( IgM/IgG 陽性可能就可以6~3 個月不用一直篩 XD )

2022-04-24

ronnywang 10:44:25
好奇問一下,有人研究過社交距離 app 裡面的資料嗎?
不太確定有沒有學者在做,我目前知道的是有研究實聯制的
直接請教 @jarvis_n? XD
jarvis_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