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跟別人討論到鴨鴨 作為輔助工具的可行性:
他應該是用非訓練腳本,算是假 AI。也似乎沒有特化諮商的理論進去(畢竟只是個原型)
也提到,「重複、摘要簡述」,對於在負向回圈裡的人可能會滿痛苦的
=> 有可能根據使用者類型(mania 或depression等等)調整回話模式嗎?
如果要做下一步的原型:
我覺得要快速 lauch 的做法應該是做 2~3 組假 AI(有餘力再做更多),回話腳本針對不同族群(mania, depression, or 不同依戀類型 or 其他 TA)設計。目的是給出適合該類型的陪伴語言,不具療效,也不能聲稱具療效。
區分不同族群的部分,分成兩個事件點。
1. 用另一組問答的腳本去做 pre-分類(有點像家醫科或怪醫豪斯這樣的初期診斷角色),這部分應該有不少可以參考的心理行為學快篩測驗。
2. 問答過程中,偶爾跳出「你喜歡鴨鴨的講話方式嗎?」-> 否 -> 「那讓我們介紹阿虎給你試試看好不好」,這樣的方式去讓使用者主動 shift 假 AI 的類型,做 post-調整。
直接根據使用者的回話方式去偵測出他的類型,這個演算法的工太大了,不適合 t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