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工程—八仙事件週年論壇】張賢龢:應變與整備下一場災害的方法
去年七月聽的演講
在災害前把因子減少
從社會學家建議引導出台灣社會該怎麼做
1)強化公安三角形
利用民眾業者政府共同配合一個網,只關注一個點不夠
業者要向政府提保保險的計畫,簡易公告狀況,現場必須設足夠安全維護人員。
美國研究 大部份的人是同事鄰居朋友救出來,應變是政府責任沒錯,但初期應變是,業者必須花額外的錢去做初期災害準備,政府對投保做審查,必須要跟業者合辦現場演練。
八仙事件離救護站非常遠。
要向民眾公告活動是否合法,合法不見得安全,讓民眾初步就知道地方政府看過業者應變計畫,至少不幸發生後不會有人說我破產了。唱KTV有去了解現場逃生動線的人怎麼處理離開現場 遵守現場規定,還有遵守救護人員規定。
2)預防策略與方法
美國有一本書searching for safety,他討論人類社會中尋找兩種方法可以確保我們的安全,一種是剛性,一種是柔性。預期會發生多用剛性策略,柔性強化每個人復原的能力。每天有緊急救護事件,預測機率高,所以包含台英美訓練緊急救護員是消防員兼任,接下來有流程,這是以剛性為主的策略。另一種美國哥倫比亞太空梭爆炸很難預測,也不知道爆炸之後怎麼做,可以強起要合作,必須剛柔並濟。但是韌性的問題很重要,問自己5H,必須建立現場應變機制,這些必須思考。八仙事件發生後,消防部跟衛福部平常有沒有在工作,事前有沒有合作的方法。永遠是團隊找出目標,業者必須找出初期自救能力。提升相關成本進而減低年輕族群參與的能力,改變型態與內容,政府剛性思考,可以改變活動內容。簡而言之剛柔並濟才能把公共安全做好。
3)災害應變的方式
所有應變兩種需求:一般需求:大量傷病患的運送和體系,所以災前可以已準備。另一種是根據災害應變,比如水災準備沙包,復航空難調動大型吊車吊開水門。救災團隊默契越好,調動越快,所以有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其實災害應變區需要計畫,初期到場能力不足,災害一直發展,不知送往哪間醫院,醫院開始爆滿,重傷者不斷惡化,救護車輛不足,從現在計劃未來很難。是不是用公車送到更遠的醫院。重傷車輛必須排在前面,救護車必須跟醫院溝通。現場事情要做檢傷分類,必須要有人像濟護車救護站,這樣是主動性,從現在預測未來,這是簡單的重要的想法。進而提前一應,事故會越來越少。
炒青菜一次炒十次分給十桌人。必須要有計畫,從大的計畫著手,很多人受傷先處理人,同樣,炒菜時間不夠仍然要管理。救災戰略是一片天。
台灣這些年發生好多災難,復航、八仙,共通應變需求一直呈現,短時間疏散或送災者,同樣美國發生風災,印尼海嘯日本等,唯有我們有系統邏輯整理才能串成線面,目前台灣沒有,都次是重新開始,重來重學。
當下次飛機還有掉,目前處理的人已經退休,語重心長呼籲傳承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