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p-2

2024-07-14
tofus 14:14:39
@terry.f.wang has joined the channel
pm5 14:16:51
@pm5 has joined the channel
isabelhou 14:36:47
@isabelhou has joined the channel
isabelhou 14:38:05
我想先確認一件事,@terry.f.wang 成年了嗎?
isabelhou 14:38:05
我想先確認一件事,@terry.f.wang 成年了嗎?
tofus 14:39:39
成年了喔
tofus 14:39:39
成年了喔
tofus 14:39:42
20 了喔
112 年1月1日開始,成年年齡是18歲。
沒有啦,我今年真的 20 xD
我的意思是:現在民法規定 18 歲就成年了。
tofus 14:39:42
20 了喔
  • 👍1
112 年1月1日開始,成年年齡是18歲。
沒有啦,我今年真的 20 xD
我的意思是:現在民法規定 18 歲就成年了。
isabelhou 14:47:43
112 年1月1日開始,成年年齡是18歲。
tofus 14:49:56
沒有啦,我今年真的 20 xD
chewei 哲瑋 15:13:03
@chewei has joined the channel
chewei 哲瑋 16:54:44
我覺得可以從 tofus 近期想推動的方向來籌畫

從揪松團來說,例如 tofus 想推展 開源設計 領域,20-30 人社群活動 tofus 也很熟悉~ 若有需要大松活動來擴大凝聚開源設計參與者,揪松團也可以一起討論提供想法

Open Source Design 是不是在 #designer 頻道有一些討論紀錄
https://g0v-slack-archive.g0v.ronny.tw/index/channel/C03859QD7/2024-03#ts-1709643829.8665

我印象中 近年 COSCUP 有舉辦 open design workshop 我自己並未參加過
2023 The Design We Open Workshop - 網路中斷黑客松 @COSCUP
2024 Designers in Tech- Open Source Design Workshop @COSCUP
chewei 哲瑋 16:54:44
我覺得可以從 tofus 近期想推動的方向來籌畫

從揪松團來說,例如 tofus 想推展 開源設計 領域,20-30 人社群活動 tofus 也很熟悉~ 若有需要大松活動來擴大凝聚開源設計參與者,揪松團也可以一起討論提供想法

Open Source Design 是不是在 #designer 頻道有一些討論紀錄
https://g0v-slack-archive.g0v.ronny.tw/index/channel/C03859QD7/2024-03#ts-1709643829.8665

我印象中 近年 COSCUP 有舉辦 open design workshop 我自己並未參加過
2023 The Design We Open Workshop - 網路中斷黑客松 @COSCUP
2024 Designers in Tech- Open Source Design Workshop @COSCUP
  • ❤️1
Joey 18:14:04
@yufish0117 has joined the channel
Peter 21:34:52
@sdfghj1001 has joined the channel
Peter 21:58:19
豆腐可以把更新版的共筆放在頻道敘述或相關資訊中喔,也可以放到頻道中來討論
Peter 21:58:19
豆腐可以把更新版的共筆放在頻道敘述或相關資訊中喔,也可以放到頻道中來討論
tofus 23:05:14
來了來了!
已經置頂了喔
https://g0v.hackmd.io/@tofus/gapyear
tofus 23:05:14
來了來了!
已經置頂了喔
https://g0v.hackmd.io/@tofus/gapyear
leechiuhui 23:38:56
@leechiuhui has joined the channel
2024-07-15
ael 00:11:27
@aelcenganda has joined the channel
isabelhou 04:40:19
我的意思是:現在民法規定 18 歲就成年了。
tofus 11:07:11
豆腐 Tofus
明天還是有放輕松喔!
然後我也會在,歡迎大家一起來聊聊~
tofus 11:07:11
豆腐 Tofus
明天還是有放輕松喔!
然後我也會在,歡迎大家一起來聊聊~
tofus 22:28:06
問:
正在思考要不要每兩個禮拜二在放輕松討論這邊的事情
(如果要的話可能會順便在線上開 Google Meet?)
沒什麼問題啊,但我覺得要知道這個討論要做什麼(譬如這個討論可以如何驗證或促進目標的達成~
主要算是一種定期的資訊揭露ㄅ
順便定期留下共筆之類的(而且有真人回饋感覺比較有動力繼續做下去)
還是說明天就來開?
可以啊
tofus 22:28:06
問:
正在思考要不要每兩個禮拜二在放輕松討論這邊的事情
(如果要的話可能會順便在線上開 Google Meet?)
沒什麼問題啊,但我覺得要知道這個討論要做什麼(譬如這個討論可以如何驗證或促進目標的達成~
主要算是一種定期的資訊揭露ㄅ
順便定期留下共筆之類的(而且有真人回饋感覺比較有動力繼續做下去)
還是說明天就來開?
可以啊
Peter 22:29:44
沒什麼問題啊,但我覺得要知道這個討論要做什麼(譬如這個討論可以如何驗證或促進目標的達成~
tofus 22:32:27
主要算是一種定期的資訊揭露ㄅ
順便定期留下共筆之類的(而且有真人回饋感覺比較有動力繼續做下去)
tofus 22:40:34
還是說明天就來開?
Peter 23:45:59
可以啊
2024-07-16
tofus 12:23:50
早安大家
決定在今天放輕松的時候來跟大家聊聊 jgp 的事情,
有興趣來聊聊的朋朋歡迎填寫放輕松報名表進行登記
放輕松表單
線上參與連結
tofus 12:23:50
早安大家
決定在今天放輕松的時候來跟大家聊聊 jgp 的事情,
有興趣來聊聊的朋朋歡迎填寫放輕松報名表進行登記
放輕松表單
線上參與連結
Google Docs
最近還好嗎?想要找人聊聊嗎,或是,純粹來找個地方做自己的事情 我們舉辦了 g0v 放輕松 (社群小聚活動),不設限內容,歡迎大家來參加! How's it going? Want to find someone to chat with? Or, maybe you're just looking for a place to do your own thing. We've organized a "g0v RandomTh0n" community meetup, with no set agenda. Everyone is welcome to join! - 近期小聚: 【g0v Rand0mTh5n 第伍次放輕松】 活動地點:NPO Hub 四樓廚房 活動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三段2號4樓 活動時間:7/16 週二晚上 7:00 - 9:00 ( 6:30 就可以入場囉) 活動共筆:共筆連結 Event Location: NPO Hub, 4F Kitchen Lab Address: 4F, No. 2, Section 3, Chongqing South Road, Zhongzheng District, Taipei Event Time: Tuesday, July 2nd, 7:00 PM - 9:00 PM (Entry starts at 6:30 PM) Collaborative Note: Link to notes
Peter 22:28:38
整理一下剛剛在活動最後針對募款相關的討論,可能的募款方向:
1. 募款餐會?可能會增加行政成本。
2. 紀念品?目前揪松團的辦公室空間可能無法執行。
3. 收費的講座活動或研討會?要看看講者與主題如何安排
如果有需要補充的都可以補在這邊
Peter 22:28:38
整理一下剛剛在活動最後針對募款相關的討論,可能的募款方向:
1. 募款餐會?可能會增加行政成本。
2. 紀念品?目前揪松團的辦公室空間可能無法執行。
3. 收費的講座活動或研討會?要看看講者與主題如何安排
如果有需要補充的都可以補在這邊
yihuang.edu 22:38:41
@yihuang.edu has joined the channel
2024-07-17
bil 13:49:23
@bil has joined the channel
2024-07-18
tofus 01:04:34
我感覺這筆用 g0v 社群名義拿到的錢可以拿來玩玩看社群稅的實驗,感覺可以趁這個機會立個範例,不曉得大家怎麼想(更:嚴格上來說這是以個人名義取得的資金,之所以寫「以 g0v 社群名義」的原因是之所以取得這筆錢的原因是因為在寫有關「取得資金之後想要用於什麼用途」的題目時有提到想要將其貢獻於社群之中,覺得資金的最終取得有受到 g0v 的影響,所以才認為有使用到 g0v 的名義,抱歉用詞用得沒那麼嚴謹造成大家的誤會)
tofus 01:04:34
我感覺這筆用 g0v 社群名義拿到的錢可以拿來玩玩看社群稅的實驗,感覺可以趁這個機會立個範例,不曉得大家怎麼想
tofus 01:06:33
可能大家可以來討論出以後如果有人想用 g0v 的名義募款的話(比方說政府標案或是像 JGP 這種獎學金計畫之類的),中間可能有幾 % 會需要用於回饋基礎建設(比方說松或者是各式開支之類的)

但感覺沒有一個 DAO 化的架構的話這套機制很難跑
tofus 01:06:33
可能大家可以來討論出以後如果有人想用 g0v 的名義募款的話,中間可能有幾 % 會需要用於回饋基礎建設(比方說松或者是各式開支之類的)

但感覺沒有一個 DAO 化的架構這套機制很難跑
tofus 01:07:48
比方說如何定義基礎建設以及誰有資格提供基礎建設之類的,還有資金到底要如何分配
tofus 01:07:48
比方說如何定義基礎建設以及誰有資格提供基礎建設之類的,還有資金到底要如何分配
tofus 01:09:12
不過現階段
揪松看起來有最高的代表性
tofus 01:09:12
不過現階段
揪松看起來有最高的代表性
tofus 01:39:04
或者是會需要建立類似 Gitcoin 架構的 0 宇宙財政部(?)
tofus 01:39:04
或者是會需要建立類似 Gitcoin 架構的 0 宇宙財政部(?)
isabelhou 06:05:48
我所認知的社群共識是「不能以 g0v 名義募款」,但各專案和工作小組當然可以就「專案」內容和「工作小組的工作」尋找經費。這兩者的界線對不那麼了解 g0v 的人來說也許相當模糊,但對社群內部治理有非常大的區別。後者會有清楚的工作內容和運作機制,誰為這筆錢負責?要完成什麼?這是維持社群有一個 decent 的取得資源的方式和多中心發展的基礎。
  • 👍3
  • 2
我記得古早古早以前 #g0vernance 有討論過這點!
那時候忘記是誰有說「我們不是把專案實際做出來的坑主,我們憑什麼使用他們做出來的成果去獲得個人的社交曝光」,後來大家就盡量以「某某專案的參與者」稱呼自己。我想某種程度上也是自我鞭策要做出能獨立被檢驗的專案貢獻成果。XD
我記得古早古早以前 #g0vernance 有討論過這點!
那時候忘記是誰有說「我們不是把專案實際做出來的坑主,我們憑什麼使用他們做出來的成果去獲得個人的社交曝光」,後來大家就盡量以「某某專案的參與者」稱呼自己。我想某種程度上也是自我鞭策要做出能獨立被檢驗的專案貢獻成果。XD
isabelhou 06:05:48
我所認知的社群共識是「不以 g0v 名義募款」,但各專案和工作小組當然可以就「專案」內容和「工作小組的工作」尋找經費。這兩者的界線對不那麼了解 g0v 的人來說也許相當模糊,但對社群內部治理有非常大的區別。後者會有清楚的工作內容和運作機制,誰為這筆錢負責?要完成什麼?這是維持社群有一個 decent 的取得資源的方式和多中心發展的基礎。
我記得古早古早以前 #g0vernance 有討論過這點!
那時候忘記是誰有說「我們不是把專案實際做出來的坑主,我們憑什麼使用他們做出來的成果去獲得個人的社交曝光」,後來大家就盡量以「某某專案的參與者」稱呼自己。我想某種程度上也是自我鞭策要做出能獨立被檢驗的專案貢獻成果。XD
我記得古早古早以前 #g0vernance 有討論過這點!
那時候忘記是誰有說「我們不是把專案實際做出來的坑主,我們憑什麼使用他們做出來的成果去獲得個人的社交曝光」,後來大家就盡量以「某某專案的參與者」稱呼自己。我想某種程度上也是自我鞭策要做出能獨立被檢驗的專案貢獻成果。XD
isabelhou 06:11:19
「專案」和「工作小組」至少要在大松提過案或是 #general 公開過共筆。畢竟 g0v 的基礎是開源、開放、透明,至少至少要讓社群有機會在事前知道這件事。
isabelhou 06:11:19
「專案」和「工作小組」至少要在大松提過案或是 #general 公開過共筆。畢竟 g0v 的基礎是開源、開放、透明,至少至少要讓社群有機會在事前知道這件事。
isabelhou 06:13:12
取得資源當然很重要,但好好完成承諾的工作,維護社群的信譽更加重要。
isabelhou 06:13:12
取得資源當然很重要,但好好完成承諾的工作,維護社群的信譽更加重要。
bil 08:56:57
抱歉,我覺得「如果有人想用g0v名義募款(但募到的卻不是給g0v)」是不被允許的。 🥺 🙇‍♀️就像第三方也不能拿著豆腐過去開源的設計或是圖檔以豆腐的名義募款一樣,那樣就變成剽竊了呀

不是有回饋或是抽成機制就能正當化「用別人(社群組織者或社群其他貢獻者)的成果來募款」。回到g0v 在這個語境的定義,社群通常會提供例如:人脈、影響力(關注、機會、物質、名聲)、空間等讓參與者安心互動與享受的資源,用g0v 募款會像是把長久以來他人提供的環境與氛圍啦正面形象啦作為自己維護的產品,以僅是參與活動或是上台提案的人、甚至是短期的貢獻者的身分來做都很失禮。 🙇‍♀️

我覺得我們可以先從確認好社群的主詞開始,當提到「社群」到底是指涉什麼,感覺用到這個詞時每個人不一定有一致的定義 🤣 🤣 🤣
bil 08:56:57
抱歉,我覺得「以後(其實過去跟現在也是)如果有人想用g0v名義募款(但募到的卻不是給g0v)」是不被允許的。 🥺 🙇‍♀️就像第三方也不能拿著豆腐過去開源的設計或是圖檔以豆腐的名義募款一樣,那樣就變成剽竊了呀

不是有回饋或是抽成機制就能正當化「用別人(社群組織者或社群其他貢獻者)的成果來募款」。回到g0v 在這個語境的定義,社群通常會提供例如:人脈、影響力(關注、機會、物質、名聲)、空間等讓參與者安心互動與享受的資源,用g0v 募款會像是把長久以來他人提供的環境與氛圍啦正面形象啦作為自己維護的產品,以僅是參與活動或是上台提案的人、甚至是短期的貢獻者的身分來做都很失禮。 🙇‍♀️

我覺得我們可以先從確認好社群的主詞開始,當提到「社群」到底是指涉什麼,感覺用到這個詞時每個人不一定有一致的定義 🤣 🤣 🤣
tofus 09:19:10
我覺得我的重點可能是比較偏重於「如何幫基礎設施募到永續的資源,至少要做到從松得到 benefit 的人付費而不僅僅只是靠捐款」

想法上可能比較像是「原則上只要是 powered by g0v 的專案,若有因為執行專案拿到一大筆資金,慣例上要把一定 % 的資金回捐給滋養專案的基礎建設們」

詳細的判斷標準都是可以再討論的,我個人認為我對於「代表 g0v 」這個詞的定義可能比「用 g0v 的名字還有所有當中專案的名義募款」還要來得更廣泛

只要有用到 powered by g0v,某種程度上都代表其對外代表 g0v 社群的一部分
tofus 09:19:10
我覺得我的重點可能是比較偏重於「如何幫基礎設施募到永續的資源,至少要做到從松得到 benefit 的人付費而不僅僅只是靠捐款而已」

想法上可能比較像是「原則上只要是 powered by g0v 的專案,若有因為執行專案拿到一大筆資金,慣例上要把一定 % 的資金回捐給滋養專案的基礎建設們」

詳細的判斷標準都是可以再討論的,而且我也覺得建立資源回饋慣例與「不能代表 g0v 社群整體」這兩件事情並不衝突

我個人認為我對於「代表 g0v 」這個詞的定義可能比「用 g0v 的名字還有所有當中專案的名義募款」還要來得更廣泛

只要有用到 powered by g0v,某種程度上都代表其對外代表 g0v 社群中的一部分
chihao 12:41:42
@chihao has joined the channel
chihao 12:43:34
樓上 tofus 的發言是不是把「代表」和「參與或貢獻」這兩個概念搞混了?
覺得或許但沒有到很確定 🙇
好奇這兩個詞在社群裡有沒有明確的定義
好像不一定要在社群的脈絡(範疇)裡討論,兩個詞的一般定義就已經頗有差距?
好吧,看來確實是搞混了(以下是 ChatGPT 回覆)

在論述上,「代表一個社群」和「參與+貢獻一個社群」有以下幾個主要差異:

1. **身份角色**:
◦ **代表一個社群**:通常意味着這個人或組織被授權或選舉出來,擔任該社群的代言人或領導者。代表需要肩負社群的利益和聲音,並在外界或更高層次的場合中為社群發言。
◦ **參與+貢獻一個社群**:表示這個人是該社群的一員,通過參與活動和提供貢獻來支持和促進社群的發展。這種身份更多是基於自願和合作的精神。
1. **責任與權限**:
◦ **代表一個社群**:代表者通常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包括決策、協調和處理社群內外的各種問題。他們的言行常常被認為是社群的立場或意見,因此需要更加謹慎。
◦ **參與+貢獻一個社群**:參與者和貢獻者的責任相對較小,主要集中在特定項目或活動上。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幫助社群實現其目標,並不需要對整體的方向或政策負責。
1. **影響力**:
◦ **代表一個社群**:代表的行動和言論通常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因為他們被視為社群的代表者。他們的決策和表態可能直接影響到社群的形象和未來發展。
◦ **參與+貢獻一個社群**:雖然參與者和貢獻者的行動也能對社群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通常是間接的、累積的,更多體現在具體項目或活動的成功與否上。
1. **目標與動機**:
◦ **代表一個社群**:代表的目標通常是為了維護和推動社群的整體利益,並確保社群在更大環境中能夠發展和壯大。
◦ **參與+貢獻一個社群**:參與者和貢獻者的目標更多是個人層面的,例如學習新知識、獲得成就感、建立人脈等。他們的動機可能更為多樣化,但核心仍是為了共同的社群目標而努力。
綜上所述,代表一個社群和參與+貢獻一個社群在身份角色、責任權限、影響力以及目標動機上都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在不同的情境中會有不同的表現。
我也想提醒一下,界定「代表」和「參與或貢獻」這兩個概念如何不同,不能只是個人的看法,也不能只是自我感覺的「社群」的看法。「代表」這個詞的意思當然是「對外代表」,要額外考慮的是「社群以外」的人們怎麼理解這些用詞。

這就是為什麼上面 GPT 回答裡提到的「他們的言行常常被認為是社群的立場或意見,因此需要更加謹慎」。

我看上面的討論,@terry.f.wang 你一下爆出這是一筆「用 g0v 社群名義拿到的錢」的發言,一下忙著澄清「jgp 計畫是一個以個人名義進行申請的計畫」,接著又說「其實這份計劃裡面並不是只有 g0v 而已」。這就是不謹慎。

其實在我之前,上面有 3 位以上的回應是從「以 g0v 的名義 XXX」如何有問題開始的。我想這應該已經很清楚的告訴你,進行這方面的討論應該要如何的謹慎,對吧?
我本來是想說「gpt 生成的內容應該沒有資格參與討論」,不過這樣說可能太武斷?XD 我是會用字典而不是用 gpt 來定義這些詞,也同意 pm5 的第一段,語言的一般意義是有意義的
我本來是想說「gpt 生成的內容應該沒有資格參與這串討論」,不過這樣說可能太武斷?XD 我是會用字典而不是用 gpt 來定義這些詞,也同意 pm5 的第一段,語言的一般意義是有意義的
學習到了 🧎
謝謝大家的指教
chihao 12:43:34
樓上 tofus 的發言是不是把「代表」和「參與或貢獻」這兩個概念搞混了?
覺得或許但沒有到很確定 🙇
好奇這兩個詞在社群裡有沒有明確的定義
好像不一定要在社群的脈絡(範疇)裡討論,兩個詞的一般定義就已經頗有差距?
好吧,看來確實是搞混了(以下是 ChatGPT 回覆)

在論述上,「代表一個社群」和「參與+貢獻一個社群」有以下幾個主要差異:

1. **身份角色**:
◦ **代表一個社群**:通常意味着這個人或組織被授權或選舉出來,擔任該社群的代言人或領導者。代表需要肩負社群的利益和聲音,並在外界或更高層次的場合中為社群發言。
◦ **參與+貢獻一個社群**:表示這個人是該社群的一員,通過參與活動和提供貢獻來支持和促進社群的發展。這種身份更多是基於自願和合作的精神。
1. **責任與權限**:
◦ **代表一個社群**:代表者通常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包括決策、協調和處理社群內外的各種問題。他們的言行常常被認為是社群的立場或意見,因此需要更加謹慎。
◦ **參與+貢獻一個社群**:參與者和貢獻者的責任相對較小,主要集中在特定項目或活動上。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幫助社群實現其目標,並不需要對整體的方向或政策負責。
1. **影響力**:
◦ **代表一個社群**:代表的行動和言論通常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因為他們被視為社群的代表者。他們的決策和表態可能直接影響到社群的形象和未來發展。
◦ **參與+貢獻一個社群**:雖然參與者和貢獻者的行動也能對社群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通常是間接的、累積的,更多體現在具體項目或活動的成功與否上。
1. **目標與動機**:
◦ **代表一個社群**:代表的目標通常是為了維護和推動社群的整體利益,並確保社群在更大環境中能夠發展和壯大。
◦ **參與+貢獻一個社群**:參與者和貢獻者的目標更多是個人層面的,例如學習新知識、獲得成就感、建立人脈等。他們的動機可能更為多樣化,但核心仍是為了共同的社群目標而努力。
綜上所述,代表一個社群和參與+貢獻一個社群在身份角色、責任權限、影響力以及目標動機上都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在不同的情境中會有不同的表現。
我也想提醒一下,界定「代表」和「參與或貢獻」這兩個概念如何不同,不能只是個人的看法,也不能只是自我感覺的「社群」的看法。「代表」這個詞的意思當然是「對外代表」,要額外考慮的是「社群以外」的人們怎麼理解這些用詞。

這就是為什麼上面 GPT 回答裡提到的「他們的言行常常被認為是社群的立場或意見,因此需要更加謹慎」。

我看上面的討論,@terry.f.wang 你一下爆出這是一筆「用 g0v 社群名義拿到的錢」的發言,一下忙著澄清「jgp 計畫是一個以個人名義進行申請的計畫」,接著又說「其實這份計劃裡面並不是只有 g0v 而已」。這就是不謹慎。

其實在我之前,上面有 3 位以上的回應是從「以 g0v 的名義 XXX」如何有問題開始的。我想這應該已經很清楚的告訴你,進行這方面的討論應該要如何的謹慎,對吧?
我本來是想說「gpt 生成的內容應該沒有資格參與討論」,不過這樣說可能太武斷?XD 我是會用字典而不是用 gpt 來定義這些詞,也同意 pm5 的第一段,語言的一般意義是有意義的
我本來是想說「gpt 生成的內容應該沒有資格參與這串討論」,不過這樣說可能太武斷?XD 我是會用字典而不是用 gpt 來定義這些詞,也同意 pm5 的第一段,語言的一般意義是有意義的
學習到了 🧎
謝謝大家的指教
tofus 13:58:02
覺得或許但沒有到很確定 🙇
好奇這兩個詞在社群裡有沒有明確的定義
Ted 顥天 15:35:09
@ted.lu.tw has joined the channel
Ted 顥天 22:01:04
> 這筆用 g0v 社群名義拿到的錢
以社群現階段的共識應該是「不能以 g0v 的名義申請 grant 或募款」(從 g0v 宣言「g0v 社群由各式各樣的專案組成,沒有單一的中心、代表、或負責人」延伸所得),以豆腐申請的 Jamie's Gap Year 舉例,也是以個人為單位,所以相較之下計畫內容也應該要更著重於「申請人本身要做什麼」,而不是社群的工作。「作為一個坑主、開一個坑」和「將個人在計畫期間的工作以社群名義申請」的界定應該要先釐清。

如 Isabel 所說「專案和工作小組當然可以就專案內容和工作小組的工作尋找經費」,這也延伸思考到這個頻道名稱或專案名稱。如果作為一個專案,以坑主的 ID 作為頻道名稱如 #jgp-tofus 感覺不是很妥當。

會有這樣 concern 一方面其實也與計畫內容「協助 g0v 揪松團想辦法建立起永續的經營模式」有關。雖然社群當然樂意大家參與、一起解決問題,但「協助」這樣的用詞是否會把個人使命感上升到團隊與社群?這樣外部的人看起來,可能會有「社群快撐不下去、需要一個救世主」的感覺,而這樣跟社群精神可能有所抵觸。
  • 1
  • 1
謝謝顥天的回應,我可以先在這邊表達清楚我的立場。

jgp 計畫是一個以個人名義進行申請的計畫,我並沒有代表整個社群爭取這個獎助金的意圖。這完全是出於我對於社群消失的焦慮,想要幫社群忙的一次嘗試。在面試時,我也特別向 Jamie 強調自己並不代表整個 g0v,並承認 g0v 社群裡還有許多我未曾探索到的角落。我所接觸到的社群僅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我希望能透過貢獻設計文件的方式來更深入探索這個社群。

我承認頻道的名稱確實違背了坑的命名原則。這個頻道的初衷是為了整理分散在各個頻道的討論而設立。我可以將頻道名稱中的 tofus 去掉,改為用第二屆所代表的 #2 取而代之。

基於上述第一點,jgp 計畫本身是一個休學探索計畫,並沒有強調必須或只能執行一個計畫。考量到接下來的一年可能會有許多事情想做(例如在 8 月結束前研究開源設計,9 月開始進行社群實驗)就沒有在計劃中刻意寫明自己打算開什麼樣的坑,因為這一年中可以開很多很多坑

這些計畫沒有一個核心主軸,這也是我最近一直感到很 struggle 的地方,因為內容實在是太跳了。(一方面想要幫助設計師還有 non-coder 將他們的貢獻上傳到 GitHub,另一方面又想繼續做web3 工具的社群實驗)但共通點在於都是旨在於增進社群的參與體驗、幫助大家透過分享故事的方式豐富社群的內容(在開源設計中有一些模板可以幫助大家做到這一點,比方說看起來像一張學習單的提案模板)、降低募款的難度,並增加參與 g0v 之後選擇留下捐款的人次。

很抱歉讓大家有這樣的感受,希望這樣的澄清能夠解答大家的疑惑。
Ted 顥天 2024-07-19 09:19:55
頻道名稱部分已有在另一串回覆,這裡不重複。

另個角度來看「想幫社群忙的一次嘗試」顯得有些 external,呼應到到我提到外面的人感受到「社群快撐不下去、需要一個救世主」這樣的感受。

我的想法會比較偏向是「因為我是社群的一份子,社群可能需要,所以我參與討論」,而不是「因為社群需要,所以我跳進來幫忙」。

當然,「幫忙」也可以是 internal 的,不過從整個脈絡來看,包含「協助 g0v 揪松團想辦法建立起永續的經營模式」或許都還需要討論*整體定位*到底在哪裡 (*´・ω・`)ノ
Ted 顥天 22:01:04
> 這筆用 g0v 社群名義拿到的錢
以社群現階段的共識應該是「不能以 g0v 的名義申請 grant 或募款」(從 g0v 宣言「g0v 社群由各式各樣的專案組成,沒有單一的中心、代表、或負責人」延伸所得),以豆腐申請的 Jamie's Gap Year 舉例,也是以個人為單位,所以相較之下計畫內容也應該要更著重於「申請人本身要做什麼」,而不是社群的工作。「作為一個坑主、開一個坑」和「將個人在計畫期間的工作以社群名義申請」的界定應該要先釐清。

如 Isabel 所說「專案和工作小組當然可以就專案內容和工作小組的工作尋找經費」,這也延伸思考到這個頻道名稱或專案名稱。如果作為一個專案,以坑主的 ID 作為頻道名稱如 #jgp-tofus 感覺不是很妥當。

會有這樣 concern 一方面其實也與計畫內容「協助 g0v 揪松團想辦法建立起永續的經營模式」有關。雖然社群當然樂意大家參與、一起解決問題,但「協助」這樣的用詞是否會把個人使命感上升到團隊與社群?這樣外部的人看起來,可能會有「社群快撐不下去、需要一個救世主」的感覺,而這樣跟社群精神可能有所抵觸。
謝謝顥天的回應,我可以先在這邊表達清楚我的立場。

jgp 計畫是一個以個人名義進行申請的計畫,我並沒有代表整個社群爭取這個獎助金的意圖。這完全是出於我對於社群消失的焦慮,想要幫社群忙的一次嘗試。在面試時,我也特別向 Jamie 強調自己並不代表整個 g0v,並承認 g0v 社群裡還有許多我未曾探索到的角落。我所接觸到的社群僅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我希望能透過貢獻設計文件的方式來更深入探索這個社群。

我承認頻道的名稱確實違背了坑的命名原則。這個頻道的初衷是為了整理分散在各個頻道的討論而設立。我可以將頻道名稱中的 tofus 去掉,改為用第二屆所代表的 #2 取而代之。

基於上述第一點,jgp 計畫本身是一個休學探索計畫,並沒有強調必須或只能執行一個計畫。考量到接下來的一年可能會有許多事情想做(例如在 8 月結束前研究開源設計,9 月開始進行社群實驗)就沒有在計劃中刻意寫明自己打算開什麼樣的坑,因為這一年中可以開很多很多坑

這些計畫沒有一個核心主軸,這也是我最近一直感到很 struggle 的地方,因為內容實在是太跳了。(一方面想要幫助設計師還有 non-coder 將他們的貢獻上傳到 GitHub,另一方面又想繼續做web3 工具的社群實驗)但共通點在於都是旨在於增進社群的參與體驗、幫助大家透過分享故事的方式豐富社群的內容(在開源設計中有一些模板可以幫助大家做到這一點,比方說看起來像一張學習單的提案模板)、降低募款的難度,並增加參與 g0v 之後選擇留下捐款的人次。

很抱歉讓大家有這樣的感受,希望這樣的澄清能夠解答大家的疑惑。
Ted 顥天 2024-07-19 09:19:55
頻道名稱部分已有在另一串回覆,這裡不重複。

另個角度來看「想幫社群忙的一次嘗試」顯得有些 external,呼應到到我提到外面的人感受到「社群快撐不下去、需要一個救世主」這樣的感受。

我的想法會比較偏向是「因為我是社群的一份子,社群可能需要,所以我參與討論」,而不是「因為社群需要,所以我跳進來幫忙」。

當然,「幫忙」也可以是 internal 的,不過從整個脈絡來看,包含「協助 g0v 揪松團想辦法建立起永續的經營模式」或許都還需要討論*整體定位*到底在哪裡 (*´・ω・`)ノ
paulpengtw 22:03:05
@paulpengtw has joined the channel
macpaul 22:13:57
@macpaul has joined the channel
tofus 22:33:52
Replied to a thread: 2024-07-18 22:01:04
謝謝顥天的回應,我可以先在這邊表達清楚我的立場。

jgp 計畫是一個以個人名義進行申請的計畫,我並沒有代表整個社群爭取這個獎助金的意圖。這完全是出於我對於社群消失的焦慮,想要幫社群忙的一次嘗試。在面試時,我也特別向 Jamie 強調自己並不代表整個 g0v,並承認 g0v 社群裡還有許多我未曾探索到的角落。我所接觸到的社群僅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我希望能透過貢獻設計文件的方式來更深入探索這個社群。

我承認頻道的名稱確實違背了坑的命名原則。這個頻道的初衷是為了整理分散在各個頻道的討論而設立。我可以將頻道名稱中的 tofus 去掉,改為用第二屆所代表的 #2 取而代之。

基於上述第一點,jgp 計畫本身是一個休學探索計畫,並沒有強調必須或只能執行一個計畫。考量到接下來的一年可能會有許多事情想做(例如在 8 月結束前研究開源設計,9 月開始進行社群實驗)就沒有在計劃中刻意寫明自己打算開什麼樣的坑,因為這一年中可以開很多很多坑

這些計畫沒有一個核心主軸,這也是我最近一直感到很 struggle 的地方,因為內容實在是太跳了。(一方面想要幫助設計師還有 non-coder 將他們的貢獻上傳到 GitHub,另一方面又想繼續做web3 工具的社群實驗)但共通點在於都是旨在於增進社群的參與體驗、幫助大家透過分享故事的方式豐富社群的內容(在開源設計中有一些模板可以幫助大家做到這一點,比方說看起來像一張學習單的提案模板)、降低募款的難度,並增加參與 g0v 之後選擇留下捐款的人次。

很抱歉讓大家有這樣的感受,希望這樣的澄清能夠解答大家的疑惑。
  • 1
tofus 22:34:25
has renamed the channel from "jgp-tofus" to "jgp-2"
Peter 22:41:59
其實以ID 作為頻道名稱的一部分不是沒有先例啦 #rs語料庫 XD
Ted 顥天 2024-07-19 07:22:37
#rs語料庫 而言,RS 並非坑主(應該算 Ronny?),並且也不是由本人建立,相較之下那邊更像是一個 icon for a meme。

我更在意的是,如果這是一個坑,是不是有辦法聚焦到比 jgp-tofus 或 jgp-2 具體許多的頻道名稱,隨便舉例 sustainable-jothon 之類的。
這感覺又會不小心代表到 jothon xD
不過我能夠理解你的 concern
這個頻道比較像是在聚焦於一個話題的討論(JGP 相關的討論)而不是一個坑,因為計劃內容主要是以個人名義參與到各個坑之中。不過在這之後可以衍生出什麼樣的坑我個人認為是可以討論的,比方說開源設計相關的討論之類的(雖然說個人認為 #designer 就可以含括這些內容)
@ted.lu.tw 剛剛有想到或許可以先把這個坑先叫「放輕松」,一個讓松變得更鬆的坑(同時也包含了這個坑包山包海的特性),平常主要的業務主要是辦放輕松,不曉得大家覺得怎麼樣?

頻道可以就先變成 # chill-and-thon 之類的,一時想不到適合的坑名,歡迎大家來集思廣益
Peter 22:41:59
其實以ID 作為頻道名稱的一部分不是沒有先例啦 #rs語料庫 XD
Ted 顥天 2024-07-19 07:22:37
#rs語料庫 而言,RS 並非坑主(應該算 Ronny?),並且也不是由本人建立,相較之下那邊更像是一個 icon for a meme。

我更在意的是,如果這是一個坑,是不是有辦法聚焦到比 jgp-tofus 或 jgp-2 具體許多的頻道名稱,隨便舉例 sustainable-jothon 之類的。
這感覺又會不小心代表到 jothon xD
不過我能夠理解你的 concern
這個頻道比較像是在聚焦於一個話題的討論(JGP 相關的討論)而不是一個坑,因為計劃內容主要是以個人名義參與到各個坑之中。不過在這之後可以衍生出什麼樣的坑我個人認為是可以討論的,比方說開源設計相關的討論之類的(雖然說個人認為 #designer 就可以含括這些內容)
@ted.lu.tw 剛剛有想到或許可以先把這個坑先叫「放輕松」,一個讓松變得更鬆的坑(同時也包含了這個坑包山包海的特性),平常主要的業務主要是辦放輕松,不曉得大家覺得怎麼樣?

頻道可以就先變成 # chill-and-thon 之類的,一時想不到適合的坑名,歡迎大家來集思廣益
Peter 22:45:11
不過重點還是在這個專案要做什麼/產出什麼成果,社群目前發展的方向如何與這個專案產出的成果連結,以及貢獻/代表的區分這三件事上。因為像是豆腐提到的實驗或想執行的專案,這部分不一定符合所有社群參與者的需求,所以會需要進一步的討論~
Peter 22:45:11
不過重點還是在這個專案要做什麼/產出什麼成果,社群目前發展的方向如何與這個專案產出的成果連結,以及貢獻/代表的區分這三件事上。因為像是豆腐提到的實驗或想執行的專案,這部分不一定符合所有社群參與者的需求,所以會需要進一步的討論~
  • 👍1
tofus 23:06:34
其實這份計劃裡面並不是只有 g0v 而已,仔細一看會發現裡面包含了三個重點:
1. 提升 g0v 的社群體驗價值(進而影響到源流)
2. (我目前所在的工作部門)與學生間的溝通與協作機制
3. 有關 web3 工具與公民科技的探索
tofus 23:06:34
其實這份計劃裡面並不是只有 g0v 而已,裡面包含了三個重點:
1. 提升 g0v 的社群體驗價值(進而影響到源流)
2. (我目前所在的工作部門)與學生間的溝通與協作機制
3. 有關 web3 工具與公民科技的探索(可能發生在社群外)
雖然社群是最主要的申請動機,但並不代表整個休學計劃的執行內容
tofus 23:12:09
直接涉及到 g0v 的執行內容大概佔整個計劃的 60%(其餘大概是 25% 跟 15%)
tofus 23:12:09
直接涉及到 g0v 的執行內容大概佔整個計劃的 60%(其餘大概是 30% 跟 20%)
tofus 23:25:28
這是我上個月在面試之前列出來的「這一年可以做的事」的清單
IMG_5983
tofus 23:28:55
執行產出不以解決特定問題為主
而是拆分成好幾間可以做的事情,然後邊做邊探索,這邊是給自己訂的一個迷你 kpi
IMG_5984
  • 🏄‍♂️1
2024-07-19
chihao 01:16:51
好像不一定要在社群的脈絡(範疇)裡討論,兩個詞的一般定義就已經頗有差距?
Ted 顥天 07:22:37
Replied to a thread: 2024-07-18 22:41:59
#rs語料庫 而言,RS 並非坑主(應該算 Ronny?),並且也不是由本人建立,相較之下那邊更像是一個 icon for a meme。

我更在意的是,如果這是一個坑,是不是有辦法聚焦到比 jgp-tofus 或 jgp-2 具體許多的頻道名稱,隨便舉例 sustainable-jothon 之類的。
tofus 08:59:52
Replied to a thread: 2024-07-18 12:43:34
好吧,看來確實是搞混了(以下是 ChatGPT 回覆)

在論述上,「代表一個社群」和「參與+貢獻一個社群」有以下幾個主要差異:

1. **身份角色**:
◦ **代表一個社群**:通常意味着這個人或組織被授權或選舉出來,擔任該社群的代言人或領導者。代表需要肩負社群的利益和聲音,並在外界或更高層次的場合中為社群發言。
◦ **參與+貢獻一個社群**:表示這個人是該社群的一員,通過參與活動和提供貢獻來支持和促進社群的發展。這種身份更多是基於自願和合作的精神。
1. **責任與權限**:
◦ **代表一個社群**:代表者通常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包括決策、協調和處理社群內外的各種問題。他們的言行常常被認為是社群的立場或意見,因此需要更加謹慎。
◦ **參與+貢獻一個社群**:參與者和貢獻者的責任相對較小,主要集中在特定項目或活動上。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幫助社群實現其目標,並不需要對整體的方向或政策負責。
1. **影響力**:
◦ **代表一個社群**:代表的行動和言論通常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因為他們被視為社群的代表者。他們的決策和表態可能直接影響到社群的形象和未來發展。
◦ **參與+貢獻一個社群**:雖然參與者和貢獻者的行動也能對社群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通常是間接的、累積的,更多體現在具體項目或活動的成功與否上。
1. **目標與動機**:
◦ **代表一個社群**:代表的目標通常是為了維護和推動社群的整體利益,並確保社群在更大環境中能夠發展和壯大。
◦ **參與+貢獻一個社群**:參與者和貢獻者的目標更多是個人層面的,例如學習新知識、獲得成就感、建立人脈等。他們的動機可能更為多樣化,但核心仍是為了共同的社群目標而努力。
綜上所述,代表一個社群和參與+貢獻一個社群在身份角色、責任權限、影響力以及目標動機上都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在不同的情境中會有不同的表現。
tofus 09:09:48
這感覺又會不小心代表到 jothon xD
不過我能夠理解你的 concern
這個頻道比較像是在聚焦於一個話題的討論(JGP 相關的討論)而不是一個坑,因為計劃內容主要是以個人名義參與到各個坑之中。不過在這之後可以衍生出什麼樣的坑我個人認為是可以討論的,比方說開源設計相關的討論之類的(雖然說個人認為 #designer 就可以含括這些內容)
Ted 顥天 09:19:55
頻道名稱部分已有在另一串回覆,這裡不重複。

另個角度來看「想幫社群忙的一次嘗試」顯得有些 external,呼應到到我提到外面的人感受到「社群快撐不下去、需要一個救世主」這樣的感受。

我的想法會比較偏向是「因為我是社群的一份子,社群可能需要,所以我參與討論」,而不是「因為社群需要,所以我跳進來幫忙」。

當然,「幫忙」也可以是 internal 的,不過從整個脈絡來看,包含「協助 g0v 揪松團想辦法建立起永續的經營模式」或許都還需要討論*整體定位*到底在哪裡 (*´・ω・`)ノ
pm5 10:04:11
Replied to a thread: 2024-07-18 12:43:34
我也想提醒一下,界定「代表」和「參與或貢獻」這兩個概念如何不同,不能只是個人的看法,也不能只是自我感覺的「社群」的看法。「代表」這個詞的意思當然是「對外代表」,要額外考慮的是「社群以外」的人們怎麼理解這些用詞。

這就是為什麼上面 GPT 回答裡提到的「他們的言行常常被認為是社群的立場或意見,因此需要更加謹慎」。

我看上面的討論,@terry.f.wang 你一下爆出這是一筆「用 g0v 社群名義拿到的錢」的發言,一下忙著澄清「jgp 計畫是一個以個人名義進行申請的計畫」,接著又說「其實這份計劃裡面並不是只有 g0v 而已」。這就是不謹慎。

其實在我之前,上面有 3 位以上的回應是從「以 g0v 的名義 XXX」如何有問題開始的。我想這應該已經很清楚的告訴你,進行這方面的討論應該要如何的謹慎,對吧?
  • 🧎‍♂️1
  • 👍2
  • 💡2
chihao 10:10:38
我本來是想說「gpt 生成的內容應該沒有資格參與討論」,不過這樣說可能太武斷?XD 我是會用字典而不是用 gpt 來定義這些詞,也同意 pm5 的第一段,語言的一般意義是有意義的
chihao 10:10:38
Replied to a thread: 2024-07-18 12:43:34
我本來是想說「gpt 生成的內容應該沒有資格參與這串討論」,不過這樣說可能太武斷?XD 我是會用字典而不是用 gpt 來定義這些詞,也同意 pm5 的第一段,語言的一般意義是有意義的
  • 👍1
  • 🙏2
tofus 10:16:04
Replied to a thread: 2024-07-18 12:43:34
學習到了 🧎
謝謝大家的指教
IMG_5986
IMG_5987
IMG_5988
  • 2
tofus 11:30:20
Replied to a thread: 2024-07-18 22:41:59
@ted.lu.tw 剛剛有想到或許可以先把這個坑先叫「放輕松」,一個讓松變得更鬆的坑(同時也包含了這個坑包山包海的特性),平常主要的業務主要是辦放輕松,不曉得大家覺得怎麼樣?

頻道可以就先變成 # chill-and-thon 之類的,一時想不到適合的坑名,歡迎大家來集思廣益
@rschiang has joined the channel
Zoey Tseng 12:12:27
@zoeytseng0904 has joined the channel
早安(・ω・)ノ 我想頻道名稱可能只是讓人嗅出「這裡怪怪的、有治理問題」的一環;大家這麼在意,其實也是因為「拋出 g0v 的名字很容易在國內(或國際上)拿到好處」,所以當發現自己被代表、被需要拯救的時候會有點錯愕而已 👀

用比較執行面的思考模式切入——作為設計師,在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前,是不是應該先了解 *目標群體的需求* 呢?大松籌備募款可能是 #jothon 、入口網站可能是 #infras 、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坑,都各自有自己的參與者、歷史跟難處。有些現在會認為可以改善的地方,可能只是人手不夠、或是時空背景變了,比起上對下的說「我有 funding 了,我要來推動開源設計!請你們配合!」或許更好的切入點是「我願意在這一年的時間投入 𝓃 個專案,跟他們討論如何改善社群體驗。」
早安(・ω・)ノ 我想頻道名稱可能只是讓人嗅出「這裡怪怪的、有治理問題」的一環;大家這麼在意,其實也是因為「*拋出 g0v 的名字很容易在國內(或國際上)拿到好處*」,所以當發現自己被代表、被需要拯救的時候會有點錯愕而已 👀

用比較執行面的思考模式切入——作為設計師,在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前,是不是應該先了解 *目標群體的需求* 呢?大松籌備募款可能是 #jothon 、入口網站可能是 #infras 、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坑,都各自有自己的參與者、歷史跟難處。有些現在會認為可以改善的地方,可能只是人手不夠、或是時空背景變了;

比起上對下的說「我有 funding 了,我要來推動開源設計!請你們配合!」或許更好的切入點是「我願意在這一年的時間投入 𝓃 個專案,跟他們討論如何改善社群體驗。」我想這是比較可以實踐的方向。
  • 1
  • ❤️2
  • 2
  • 2
Slackbot 12:31:23
早安!
Replied to a thread: 2024-07-18 06:05:48
我記得古早古早以前 #g0vernance 有討論過這點!
那時候忘記是誰有說「我們不是把專案實際做出來的坑主,我們憑什麼使用他們做出來的成果去獲得個人的社交曝光」,後來大家就盡量以「某某專案的參與者」稱呼自己。我想某種程度上也是自我鞭策要做出能獨立被檢驗的專案貢獻成果。XD
  • 5
我記得古早古早以前 #g0vernance 有討論過這點!
那時候忘記是誰有說「我們不是把專案實際做出來的坑主,我們憑什麼使用他們做出來的成果去獲得個人的社交曝光」,後來大家就盡量以「某某專案的參與者」稱呼自己。我想某種程度上也是自我鞭策要做出能獨立被檢驗的專案貢獻成果。XD
yvonne0926.cho 19:08:11
@yvonne0926.cho has joined the channel
2024-07-20
Yian 逸晟 04:04:26
@yianlin.3952 has joined the channel
Hou(Hau) 07:38:14
@chengyouhou0505 has joined the channel
SeanGau 13:00:35
@sean076 has joined the channel
葉家齊 14:09:47
@jqy723 has joined the channel
Sky Hong 18:21:33
@skyhong.tw has joined the channel
2024-07-21
ipa 11:09:27
@ipa has joined the channel
冷玩 12:41:35
@clairecyliu has joined the channel
ronnywang 17:29:23
@ronnywang has joined the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