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aster-go

Month: 2025-10

2025-10-02

chewei 哲瑋 04:33:12
#

待登載 馬太鞍 探討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5SGTHkzUb/|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5SGTHkzUb/>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D23FjPC8R/|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D23FjPC8R/>

chewei 哲瑋 04:33:12
#

待登載 馬太鞍 探討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5SGTHkzUb/|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5SGTHkzUb/>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D23FjPC8R/|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D23FjPC8R/>

2025-10-17

billly 08:18:59
@billy.s.cheng has joined the channel
chewei 哲瑋 18:22:22
使用 Canvas 共編避難疏散地圖
https://storymaps.arcgis.com/stories/f85ddfa1a2d44315971d66875bd1c725
Image 371.png

2025-10-21

chewei 哲瑋 17:19:26

舉手,我又來了。這次還是大哉問,我猜沒有答案,但想聽聽看大家怎麼想。就是關於怎麼讓「網路上有資訊收集和編排能力的職人」,做出「現場災民需要與合適的資訊媒介」。 會有這個疑問是因為,災民對資訊求知若渴,這當中又包括同步與非同步的需求。同步的像是「剛剛才宣布新堰塞湖溢流」(不同單位如公路局、鄉公所、九河局有不同資訊),或是上個週末的風神撤離計畫(公告的撤離計畫 vs. 即時指揮所的演練計畫);非同步的則是像各種補助公告、特定服務廠商聯絡方式.... 後者(非同步)目前的困境,是每個部會單位、民團組織... 都是各自發佈(有些還是做圖),因此難以收集或根本找不到。前者的困境則是災區前線的資訊來源本身混亂(政治攻防或公務考量,橫向連結差,傳給民間的透明度低)。更不用說基本條件是災區居民的使用習慣,大概又是只能LINE群打通關(我這次學會超多種LINE群治理的手段)。 雖然有所謂的指揮中心,但其實災區從開始到現在,實體都仍然未完整結構化,就更遑論資訊流了。我也是想過以災民主體由下而上來串資訊,但災區稍微有架構的是馬太鞍部落,他們似乎也沒有資訊組後勤(沒有屬於前線的後勤,就很難跟線上的職人們對接技術需求) 想問問看各位大大,有遇過這種情境嗎?或者,單是聽我這樣描述,會有什麼想法可以回饋?(不一定要解方,給我任何你想到的名詞或例子都可以,我會去找來理解然後應用)

chewei 哲瑋 17:19:26

舉手,我又來了。這次還是大哉問,我猜沒有答案,但想聽聽看大家怎麼想。就是關於怎麼讓「網路上有資訊收集和編排能力的職人」,做出「現場災民需要與合適的資訊媒介」。 會有這個疑問是因為,災民對資訊求知若渴,這當中又包括同步與非同步的需求。同步的像是「剛剛才宣布新堰塞湖溢流」(不同單位如公路局、鄉公所、九河局有不同資訊),或是上個週末的風神撤離計畫(公告的撤離計畫 vs. 即時指揮所的演練計畫);非同步的則是像各種補助公告、特定服務廠商聯絡方式.... 後者(非同步)目前的困境,是每個部會單位、民團組織... 都是各自發佈(有些還是做圖),因此難以收集或根本找不到。前者的困境則是災區前線的資訊來源本身混亂(政治攻防或公務考量,橫向連結差,傳給民間的透明度低)。更不用說基本條件是災區居民的使用習慣,大概又是只能LINE群打通關(我這次學會超多種LINE群治理的手段)。 雖然有所謂的指揮中心,但其實災區從開始到現在,實體都仍然未完整結構化,就更遑論資訊流了。我也是想過以災民主體由下而上來串資訊,但災區稍微有架構的是馬太鞍部落,他們似乎也沒有資訊組後勤(沒有屬於前線的後勤,就很難跟線上的職人們對接技術需求) 想問問看各位大大,有遇過這種情境嗎?或者,單是聽我這樣描述,會有什麼想法可以回饋?(不一定要解方,給我任何你想到的名詞或例子都可以,我會去找來理解然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