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ck archive
Channels
Source Code
Login with Slack
statement_proof-論證平台
Month: 2024-07
2023-08 (60)
2023-09 (42)
2023-10 (23)
2023-11 (2)
2023-12 (8)
2024-01 (13)
2024-07 (16)
2024-10 (2)
2024-11 (1)
2024-07-20
T
09:50:13
has renamed the channel from "election-timeline" to "statement_proof-論證"
T
09:50:35
set the channel description: 論證平台 - 專案討論頻道
T
09:50:59
has renamed the channel from "statement_proof-論證" to "statement_proof-論證平台"
Yu Ting
10:17:09
@yutingchen7749
has joined the channel
昶惟
10:20:36
@girofu
has joined the channel
Mao
11:39:15
@maowang01
has joined the channel
SAE
12:40:32
@sae159632
has joined the channel
Johsuan
13:57:54
@itszoooe
has joined the channel
T
22:49:14
歡迎大家加入~
對應今天在大松的提案,本頻道延續「選戰攻防大事記」的專案精神,拓展範圍到公眾人物對議題之討論。
近期會先以小型 demo 概念驗證為目標:爬取公視 YT 頻道新聞影片資訊 → 用 LLM 提取主要議題之論點與佐證 → 用簡單介面視覺化呈現內容。
前幾天研究中的 colab 爬蟲程式如下,大家有空也可以一起來開發,共同為促進異溫層進行建設性對話、強健台灣的民主韌性做努力。
對於專案功能有任何想法或建議都歡迎提出討論,感謝大家~ 🙏
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SAW5gS00zzU8J9yy_shwWZ605N0fqStcc1-qfXOat3k/edit?usp=sharing
昶惟
2024-07-21 12:30:30
沒有看到爬蟲程式耶,連結是當天的報告
T
2024-07-21 14:40:15
感謝
@girofu
提醒~已補上連結 🙂
T
22:49:14
歡迎大家加入~
對應今天在大松的提案,本頻道延續「選戰攻防大事記」的專案精神,拓展範圍到公眾人物對議題之討論。
近期會先以小型 demo 概念驗證為目標:爬取公視 YT 頻道新聞影片資訊 → 用 LLM 提取主要議題之論點與佐證 → 用簡單介面視覺化呈現內容。
前幾天研究中的 colab 爬蟲程式如下,大家有空也可以一起來開發,共同為促進異溫層進行建設性對話、強健台灣的民主韌性做努力。
對於專案功能有任何想法或建議都歡迎提出討論,感謝大家~ 🙏
colab 爬蟲程式:
https://colab.research.google.com/drive/1LyvUmkW72venjdokWrBaI3DKOUp4HLZ5?usp=sharing
720 大松簡報:
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SAW5gS00zzU8J9yy_shwWZ605N0fqStcc1-qfXOat3k/edit?usp=sharing
colab.research.google.com
Google Colab
昶惟
2024-07-21 12:30:30
沒有看到爬蟲程式耶,連結是當天的報告
T
2024-07-21 14:40:15
感謝
@girofu
提醒~已補上連結 🙂
👍 2
💯 1
2024-07-21
昶惟
12:30:30
沒有看到爬蟲程式耶,連結是當天的報告
T
14:40:15
感謝
@girofu
提醒~已補上連結 🙂
2024-07-24
昶惟
22:08:31
我對這個專案滿有興趣,我有類似的想法一段時間,從最近立法院的事件開始,我更常的去關注政治人物的論述,以及一般人對於國會立法爭議的討論,觀察到有以下幾個問題:
1. 人們通常只會聽自己喜歡或認同的一方的資訊來源
2. 當不同立場的人有討論發生的時候,共同認知的事實基礎不一樣
3. 討論發生時,沒辦法分層次的去討論,常會一竿子打翻一條船
4. 討論到一定程度後,沒有結論或新的認知,討論就草草結束或變成謾罵
5. 在許多地方一再的出現重複相同的討論
6. 當事情熱潮過去之後,不同立場的對話也就停止,雙方停留在原先的認知
7. 後續沒有追蹤更新的資訊,讓人知道這些原先討論主題的後續效應,或是當有新的資訊出來時,也很難找回過去的討論
我設想的辦法,需要有一個平台能夠讓所有人,輕易的在同一個議題上可以看到與聽到不同立場的論調,可以根據這些論調去理性討論,並且可以匯聚在不同平台上發生的討論,最終則是在所有的議題能夠有追蹤的資訊更新
和 ptt 以及 decard 等這些論壇平台最大的不同,是在於資訊與討論的 “呈現方式“,要能同時、共同呈現不同立場的聲音,並且不會被洗版的人將討論蓋掉,優質的討論能夠被看到,重點需要讓不同立場的人都來使用。和各種新聞資訊平台的不同,在於其著重各種討論的發生,而不是即時訊息或是深入報導的產出(但新聞資訊平台的資訊可以作為討論的開端與reference)
Peter
2024-07-24 22:32:06
這樣感覺這個平台必須排除演算法,採取時序上傳的方式
T
2024-07-26 16:39:51
感謝分享想法~不好意思颱風天在忙家裡的事,現在才看到 😅
@girofu
匯集不同平台的討論也是我有想過的事,但資料蒐集與同步化會是難題?
因此我先保守一點以蒐集新聞媒體跟 KOL 論述為優先,相信這已能建構出多數民眾普遍得知的論點。
當然如果大家有好的做法可以解決上述多平台留言資料同步化的問題,也歡迎提供建議~ 🙏
@sdfghj1001
是的,這個平台的目標是希望關於社會議題的優質對話可以與時俱進,所以各方論述的時序會很重要。
此外也會希望好的論點可以被凸顯出來,如果用使用者按讚數來評分或許可行,但要如何避免各方網軍洗讚數會是問題 🤔
昶惟
22:08:31
我對這個專案滿有興趣,我有類似的想法一段時間,從最近立法院的事件開始,我更常的去關注政治人物的論述,以及一般人對於國會立法爭議的討論,觀察到有以下幾個問題:
1. 人們通常只會聽自己喜歡或認同的一方的資訊來源
2. 當不同立場的人有討論發生的時候,共同認知的事實基礎不一樣
3. 討論發生時,沒辦法分層次的去討論,常會一竿子打翻一條船
4. 討論到一定程度後,沒有結論或新的認知,討論就草草結束或變成謾罵
5. 在許多地方一再的出現重複相同的討論
6. 當事情熱潮過去之後,不同立場的對話也就停止,雙方停留在原先的認知
7. 後續沒有追蹤更新的資訊,讓人知道這些原先討論主題的後續效應,或是當有新的資訊出來時,也很難找回過去的討論
我設想的辦法,需要有一個平台能夠讓所有人,輕易的在同一個議題上可以看到與聽到不同立場的論調,可以根據這些論調去理性討論,並且可以匯聚在不同平台上發生的討論,最終則是在所有的議題能夠有追蹤的資訊更新
和 ptt 以及 decard 等這些論壇平台最大的不同,是在於資訊與討論的 “呈現方式“,要能同時、共同呈現不同立場的聲音,並且不會被洗版的人將討論蓋掉,優質的討論能夠被看到,重點需要讓不同立場的人都來使用。和各種新聞資訊平台的不同,在於其著重各種討論的發生,而不是即時訊息或是深入報導的產出(但新聞資訊平台的資訊可以作為討論的開端與reference)
Peter
2024-07-24 22:32:06
這樣感覺這個平台必須排除演算法,採取時序上傳的方式
T
2024-07-26 16:39:51
感謝分享想法~不好意思颱風天在忙家裡的事,現在才看到 😅
@girofu
匯集不同平台的討論也是我有想過的事,但資料蒐集與同步化會是難題?
因此我先保守一點以蒐集新聞媒體跟 KOL 論述為優先,相信這已能建構出多數民眾普遍得知的論點。
當然如果大家有好的做法可以解決上述多平台留言資料同步化的問題,也歡迎提供建議~ 🙏
@sdfghj1001
是的,這個平台的目標是希望關於社會議題的優質對話可以與時俱進,所以各方論述的時序會很重要。
此外也會希望好的論點可以被凸顯出來,如果用使用者按讚數來評分或許可行,但要如何避免各方網軍洗讚數會是問題 🤔
👍 2
Peter
22:32:06
這樣感覺這個平台必須排除演算法,採取時序上傳的方式
2024-07-26
T
16:39:51
感謝分享想法~不好意思颱風天在忙家裡的事,現在才看到 😅
@girofu
匯集不同平台的討論也是我有想過的事,但資料蒐集與同步化會是難題?
因此我先保守一點以蒐集新聞媒體跟 KOL 論述為優先,相信這已能建構出多數民眾普遍得知的論點。
當然如果大家有好的做法可以解決上述多平台留言資料同步化的問題,也歡迎提供建議~ 🙏
@sdfghj1001
是的,這個平台的目標是希望關於社會議題的優質對話可以與時俱進,所以各方論述的時序會很重要。
此外也會希望好的論點可以被凸顯出來,如果用使用者按讚數來評分或許可行,但要如何避免各方網軍洗讚數會是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