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aiwan

Month: 2025-11

2025-11-01

tzu-sheng kuo 14:41:00
我想到一個更好的例子,是之前 vTaiwan 有參與的 OpenAI Democratic Inputs to AI

在 OpenAI 這個 program 的網站上有寫說:「AI will have significant, far-reaching economic and societal impacts. […] No single individual, company, or even country should dictate these decisions.」這句話有一個潛在的假設是世界上只有一種 AI,如果從 liberal 的觀點來設計這個 AI,那首要任務是確保所有不同的價值觀都要被 AI 完整保留與呈現。

反之當我自己第一眼看到 Democratic Inputs to AI 的時候,我腦中的假設是每隔群體、組織、或國家,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 AI。所以我腦中浮出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們要怎麼樣讓群體中的每個人可以一起參與設計這個 AI,畢竟這個 AI 會影響每一個群體中的成員。這是一個比較 democratic 的觀點,在乎的是 self-rule governece 而非 liberal 的觀點。

這兩個不同的假設與觀點會造成截然不同的手段。舉例來說,如果我們只是要保留各種不同的價值觀(liberal approach),那我們可以用問卷收集大量不同的價值觀,並在訓練 AI 的過程中確保沒有任何一個被掩蓋掉。然而如果我們是 AI 自治的觀點(democratic appraoch),那我們就得確保群體的成員對設計 AI 有所共識,畢竟這個 AI 會影響到群體中的每個人,而為了達成共識就不能只是收集問卷,而必須讓大家互相討論與分享觀點,達到一個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滿意,但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結果

好奇「推進民主/Democracy的手段上有許多根本性的差異」是否有更多的想法~

patcon 22:26:11
Just wanted to share a new interface prototype for emerging polislike tools. This one a personal project of Roberto Andrade of Catalonia! He's been working on it while moonlighting after hours at Go Vocal (Beth Noveck's govtech company), and sharing updates in the Polis User Group discord :raised_hands:🏻

https://youtube.com/watch?v=GPy8ubF9ip0&list=PLMgSnvCsIgoFrVNXlpbEgSDtaJ7q_fx0l
IMG_5126

Discord

Join the Polis User Group / Fan Club Discord Server!

Check out the Polis User Group / Fan Club community on Discord - hang out with 194 other members and enjoy free voice and text chat.

YouTube

Civic Memory: Another prototype for Polis-like system onboarding

thanks for sharing!
💡 1

2025-11-05

Peter 18:41:57
大家晚安!今天晚上還是有線上小松喔!https://g0v.hackmd.io/@Pno233SAS8G5UfL5OvSRmA/rkRWKj_ybl

HackMD

20251105 小松 - HackMD

# 20251105 小松 時間 Time :19:00 - 20:00 地點 Location :線上 Online 參與者 Participants: Peter, Bestian, Anan

感謝 josh!!!
👍 1
Peter 18:41:57
大家晚安!今天晚上還是有線上小松喔!https://g0v.hackmd.io/@Pno233SAS8G5UfL5OvSRmA/rkRWKj_ybl
感謝 josh!!!

2025-11-06

Sophie Lee 14:45:31
@ylee32 has joined the channel

2025-11-09

Kan 15:19:17
@yingyajian has joined the channel
Peter 17:14:35
如果大家身邊有高雄的朋友,可以分享以下訊息給他們喔!
Peter 17:14:35
如果大家身邊有高雄的朋友,可以分享以下訊息給他們喔!
Peter 17:14:36
🌊🇫🇷 高雄限定・免費思辨活動來了!
很開心與大家分享一場由 法國在台協會 主辦、台灣文化部與巴黎法國藝文推廣總署 支持的啟發性活動——
🎓 2025年思辨之夜在高雄:為未來世代而設的法庭 🎓
🗓️ 時間:2025年11月14日(星期五)
🕢 18:30開放入場|19:00正式開始
📍 地點:國立中山大學 逸仙館(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 現場提供中文、法文、英文同步口譯
💭 本屆主題:「一座島嶼是否可以拯救世界?」
邀請台灣與法國知名講者齊聚一堂,探討島嶼如何作為獨特的生態系統與韌性實驗場,啟發全球尋找面對挑戰的解方。
👩‍⚖️ 法庭成員與證人:
黃捷 — 台灣立法委員(法庭主席)
林靜怡 — 前駐法國科技組組長、國立中央大學教授(律師)
貝亞力(Alexandre PAITRE) — 旅居台灣之法國企業家(檢察官)
克里斯蒂安·布歇(Christian BUCHET) — 法國海事學院院士暨 Océanides 海洋歷史研究國際計畫科學總監(1號證人)
張美瑜 —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2號證人)
米羅絲‧拜雅(Mirose PAIA) — 法屬玻里尼西亞大學副校長暨大溪地語言文學副教授(3號證人)
這是一場 免費、開放大眾參與的公共思辨活動 💬
邀請你一起加入這場跨文化的交流,從高雄出發,為未來世代展開思考 🌏
📩 報名連結:
🔗 個人報名: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10010353126315845000?utm_source=web&utm_medium=search_result_調酒之夜&utm_campaign=accu_e_
👥 團體報名: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zU4wY0c1mNmdeq7p3pqOOXuzy9op1yp1_izuu4jabNQPJQA/viewform
Peter 17:14:36
🌊🇫🇷 高雄限定・免費思辨活動來了!
很開心與大家分享一場由 法國在台協會 主辦、台灣文化部與巴黎法國藝文推廣總署 支持的啟發性活動——
🎓 2025年思辨之夜在高雄:為未來世代而設的法庭 🎓
🗓️ 時間:2025年11月14日(星期五)
🕢 18:30開放入場|19:00正式開始
📍 地點:國立中山大學 逸仙館(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 現場提供中文、法文、英文同步口譯
💭 本屆主題:「一座島嶼是否可以拯救世界?」
邀請台灣與法國知名講者齊聚一堂,探討島嶼如何作為獨特的生態系統與韌性實驗場,啟發全球尋找面對挑戰的解方。
👩‍⚖️ 法庭成員與證人:
黃捷 — 台灣立法委員(法庭主席)
林靜怡 — 前駐法國科技組組長、國立中央大學教授(律師)
貝亞力(Alexandre PAITRE) — 旅居台灣之法國企業家(檢察官)
克里斯蒂安·布歇(Christian BUCHET) — 法國海事學院院士暨 Océanides 海洋歷史研究國際計畫科學總監(1號證人)
張美瑜 —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2號證人)
米羅絲‧拜雅(Mirose PAIA) — 法屬玻里尼西亞大學副校長暨大溪地語言文學副教授(3號證人)
這是一場 免費、開放大眾參與的公共思辨活動 💬
邀請你一起加入這場跨文化的交流,從高雄出發,為未來世代展開思考 🌏
📩 報名連結:
🔗 個人報名: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10010353126315845000?utm_source=web&utm_medium=search_result_調酒之夜&utm_campaign=accu_e_
👥 團體報名: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zU4wY0c1mNmdeq7p3pqOOXuzy9op1yp1_izuu4jabNQPJQA/viewform

2025-11-11

bestian 17:02:08
@sdfghj1001 想請問weekly meetup是什麼呢🤔?我收到連續一週的Google 日曆邀請。

2025-11-12

Peter 15:43:21
大家晚安,今天晚上還是有小松喔!https://g0v.hackmd.io/@Pno233SAS8G5UfL5OvSRmA/Bkxd93ZeZl
我7點會上線
Peter 15:43:21
大家晚安,今天晚上還是有小松喔!另外,我因為前面會有一個會議,所以我可能會晚30 分上線:https://g0v.hackmd.io/@Pno233SAS8G5UfL5OvSRmA/Bkxd93ZeZl

HackMD

20251112 小松 - HackMD

# 20251112 小松 時間 Time :19:00 - 20:00 地點 Location :線上 Online 參與者 Participants: <https://www.vtaiwa>

我7點會上線
💡 1

2025-11-15

釋阿南Anan 13:18:37
https://sayit.archive.tw/2025-11-10-berlin-freedom-conference-the-role-of-a

Gemini翻譯截圖後,畫線和框線處(”AI代理人”還有”委託「聊天機器人辯論」”,就是大家最近在做的事情,覺得非常有意思。
Gemini中文翻譯如下供參考。
IMG_1038

SayIt

View Section: 2025-11-10 Berlin Freedom Conference: The Role of AI :: SayIt

Transcripts for the modern internet

釋阿南Anan 2025-11-15 13:19:03

好的,這是有關 2025 年 11 月 10 日柏林自由會議演講的網頁內容中文翻譯,內容是關於唐鳳 (Audrey Tang) 的演講:
Leopoldo López:
我們的下一位講者是唐鳳 (Audrey Tang)。唐鳳在台灣保護數位空間方面做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貢獻,成為了全球知名人士。她與朋友 Glen 合著了一本關於「多元宇宙」(Plurality) 的書,探討科技如何真正有益於民主、有益於合作,並成為善的力量來源。
我們將聽取 Audrey 的演講,然後我們將與其他三位嘉賓進行小組討論,深入探討科技促進自由與民主這一領域。能邀請到一位在「科技促進民主」這一理念上不斷開拓的人,實在是莫大的榮幸。
Audrey,請您發言。
唐鳳 (Audrey Tang):
(我們人民,就是超級智慧)
柏林,晚安。非常榮幸來到這座向全世界證明的城市——當人們攜手並肩時,即使是高牆也能倒塌。
我認為柏林是談論人工智慧(AI)角色的完美之地,因為 89 年的教訓非常簡單:當人們共同創造時,我們將超越任何宏大的總體規劃。
現在,我想分享我的想法,關於我們如何將 AI 從「使人成癮的智慧」(addictive intelligence)轉變為「輔助型智慧」(assistive intelligence)。我邀請大家與我一起,從「榨取型平台」(extractive platforms)轉向「促進關係健康的協定」(protocols to foster relational health)。我認為,最重要的前沿模型並不在某個實驗室裡,它就是我們,我們被增強的集體智慧。我們人民。
(一道裂縫,一堂課)
我五歲時,一次危及生命的心臟病教會了我什麼是緊迫。醫生告訴我,在心臟手術前,我只有 50% 的存活機率。在那之後,每一晚都像是在擲硬幣。
所以,我採納了一個我稱之為「不等(死亡)降臨就發表」(publish before I perish)的座右銘。我記錄下每天學到的一切,並發現了一些深刻的東西。在網路上發表,如果內容是完美的,只會引來掌聲。但不完美,不完美才會邀請參與。我們的裂縫是合作的開端。正如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所唱:「萬物皆有裂痕,那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對於民主國家而言,這是關鍵。我們必須公佈我們的過程,而不僅僅是最終的政策。我們必須公佈「如何做」和「為什麼」——這樣人們才能看到——並將批評者轉變為共同創造者。
(最大作業系統 vs. 多元宇宙)
然而,當今數位時代 AI 的主導邏輯並非如此。這就是我所說的「Max OS」——不是蘋果的 macOS,而是 Max OS(最大化作業系統)。它最大化參與度、最大化觀看時間、點擊率,並創造了一個寄生式的推薦引擎:透過激怒(enragement)來換取參與(engagement)。過去十年的結果是網路上的 PPM 非常高。我指的不是百萬分之幾的二氧化碳濃度(parts per million CO₂),儘管那也很重要。我指的是每分鐘的極化程度(polarization per minute)。
因此,十年來「透過激怒換取參與」的模式,已將我們的社交動態變成了腎上腺素工廠。它獎勵極端,壓制了細微的差別。而這種信任破碎的環境,正是世界各地威權主義者所利用的。現在,再加上生成式 AI,我們正帶著「slop」(毫無關係營養的內容)旋轉得越來越快。
所以,在這個旋轉的輪子裡,問題不在於我們應該加速 AI 還是停止 AI,而在於誰應該掌控那個旋轉的輪。
(掌控,而非旋轉)
因為現在,人們談論「人在迴圈中」(human in the loop)。但 AI 迴圈中的人,就像倉鼠輪中的倉鼠。也許感覺像在運動很棒,但根本沒有掌控方向。我們需要將 AI 移入「人性的迴圈」(loop of humanity)中。
這具體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我們共同掌控方向盤。我們使用 AI 作為輔助智慧,幫助找到重疊之處,將衝突轉化——不是像火山能量那樣爆發,而是將岩漿轉化為地熱能。為了強大的共同創造,我們可以最大化關係健康。一旦我們共同實現了這一點,我們就能共同解放未來。
(從憤怒到重疊)
具體來說,這就是我們在台灣所做的。在台灣,我們深知壓力。壓力造就鑽石。根據 V-Dem 的數據,過去 12 年來,我們是全球極化攻擊的頭號目標。但我們適應了。我們學會了用「親社會架構」(pro-social architecture)取代「反社會媒體」(anti-social media)動態。我們明白,「引用推文」(quote tweet)或「灌籃」(dunk,指抨擊)是極化的根源。因此,我們建立了無法「灌籃」任何人的系統。相反,我們只讓那些不是極端言論、而是能連結左右兩派的聲明「病毒式傳播」。我們稱之為「非共通的共同點」(uncommon ground)。這就是台灣模式的核心。
十年前,當共享乘車 Uber 來到台灣時,引發了社會各階層的激烈衝突。但我們使用了 Polis,一個橋接系統,來找出人們真正同意的地方,就像一張團體自拍。僅僅三週,我們就把衝突變成了每個人都能接受的政策選項。不是左翼,不是右翼,而是「上翼」(up-wing)的共識。今天,該演算法已作為「社群筆記」(Community Notes)在世界各地被廣泛使用。
去年,當我們面臨來自網路深度偽造(deepfake)詐騙的新威脅時,許多人看到了台灣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的臉。如果你點擊它,黃仁勳說要給你免費的加密貨幣或一些投資建議。當然,那不是黃仁勳。那是在 NVIDIA GPU 上運行的他的深度偽造影像。
但是,如果你單獨去問台灣人,他們會說同樣的話。「政府應該遠離審查網路。正如我們的總統蔡博士(Dr. Tsai)所說,在網路自由方面,我們是全亞洲最自由的。」那麼,該怎麼辦?
我們向台灣各地的隨機號碼發送了 20 萬封簡訊,邀請公民(citizen assembly)來審議這個想法。因此,447 名隨機選出的人,代表著與台灣人口相同的受眾結構,在十人一間的房間裡,由 AI 協助。我們對這 45 個房間的人說:「你們必須想出一個能在那間視訊室裡引起其他九個人共鳴的想法,才會被考慮。」
於是,一個房間說:「讓我們給所有廣告都加上顯著標記,直到有人數位簽署為止。」另一個房間說:「如果有人因為一個未經簽署的投資詐騙損失了 700 萬,讓我們讓他們(平台)承擔全部責任,比如 Facebook。」因此,如果 Facebook 刊登了未經簽署的廣告,就必須支付那 700 萬美元的損害賠償。非常好的主意。另一個房間說:「TikTok 當時在台灣沒有辦公室。如果他們忽視我們的規則,他們每忽視規則一天,我們就將他們影片的連線速度減慢 1%,但不是審查他們。」
所以基本上,這些想法在一天結束時被一個語言模型(一個小型語言模型)編織在一起,然後每個人都對此進行了投票。那 447 個人,無論其背景如何,超過 85% 的人都同意了。剩下的 15% 也能接受,認為這相當合法。那是去年三月的事,到了五月,我們通過了《數位簽章法》的修正案。到了七月,我們通過了反詐欺法。而今年,這些深度詐騙已經不復存在了。詐欺廣告下降了 90% 以上。
(自由的架構)
在柏林,人們建造了橋樑,而歐洲推動了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和可攜性(portability)——這也是橋樑。正是這種精神,讓你們今天能夠帶著你們的資料、你們的社交圖譜退出一個即時通訊應用程式,就像你們更換電信商時能保留電話號碼一樣。這就是自由的架構。
因此,我們必須透過抵制數位殖民主義,來捍衛線上的行動自由,就像台灣在十年前抵制 Uber 或去年抵制深度偽造廣告一樣。政策正在迅速跟上。現在我們明白,網路平台也是一種「場所」。歐盟《資料法》(Data Act)給了我們資料可攜性,《數位市場法》(Digital Markets Act)給了我們互通性。所以現在讓我們擴展這種精神。
我們需要關於行動、結社、審議、安全的自由協定。把它們想像成公共道路、橋樑和公園,而不是私人的圍牆花園。因為當「退出」是真實可行的選項時,平台就必須在「關懷」(care)上競爭,而不是在「俘獲」(capture)上競爭。
(為所有人實現數位韌性)
在即將到來的小組討論中,我們將討論「為所有人實現數位韌性」,但可以說,威權主義的劇本是全球性的。我們剛才聽到的間諜軟體、網路水軍、跨國鎮壓——我們的回應不能只是在傷害造成後的本地下架。我們必須進行「預防性破解」(pre-bunking)。我們必須使架構在設計之初就是安全的。
我們需要「選擇性揭露」(selective disclosure),驗證我們憑證中任何相關的部分,比如「我已年滿 18 歲」或「我是一個柏林人」(Ich bin ein Berliner),而無需透露我們的全部身份。不要人肉搜索(doxxing)。
我們需要「邊緣 AI」(edge AI),即在我們的設備上運行的智能防禦者,在不進行監視、不回傳總部的情況下,捍衛我們的社群。
我們需要攜帶「我們自己的政策」(bring our own policy)。我們當地的安全規則和審議規範需要跟隨我們跨越整個網路。這種方法在遏制跨國鎮壓方面至關重要。我們可以使用 AI 來檢測騷擾,但我們必須讓每個社群決定行為準則,並做出最終判斷。「沒有我們的參與,就不要替我們做決定」(Nothing about us, without us)必須是我們自由架構的原則。
(關懷六式)
現在,打造更強大的民主國家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需要將這個過程視為在一個公民健身房中,透過一個「關懷迴圈」(care loop)來鍛煉。
在牛津,我正在開發「關懷六式」(6-Pack of Care),包含六個基本動作:傾聽人們的意見,信守承諾。讓人民投入過程,共同驗證結果。盡可能地在本地實現雙贏。
我們可以用這種方式訓練 AI 代理人,超越僅僅是最大化分數或只遵守一些淺薄的規則。這被稱為「關係性對齊」(relational alignment)。我們與「關懷的過程」對齊。
因為如果我們把民主和政策委託給聊天機器人去辯論,那就好比派我們的機器人去健身房為我們舉重。我敢肯定那會令人印象深刻,它們可以舉起很重的重量,但我們公民的肌肉將會萎縮。
(⿻ 多元宇宙已在此)
我們需要的超級智慧不是機器。它是我們用關懷來協調的能力。
我們人民,就是超級智慧。
當我們看到「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時,讓我們把它變成「萬物生靈的互聯網」(Internet of Beings)。
當我們看到「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時,讓我們把它變成「協作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
當我們看到「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時,讓我們把它變成「共享實境」(shared reality)。
當我們看到「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時,讓我們把它變成關於「人類體驗」(human experience)。
無論何時,當我們聽到「奇點臨近」(singularity is near)時,讓我們永遠記住:
多元宇宙已在此(The Plurality is here)。
謝謝。
Leopoldo López:
我邀請我們的下一組嘉賓,Damon Wilson, Ahmad,歡迎。
Audrey,你提出的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一場運動。我們現在有一個很棒的小組,我們剛剛聽到了在民主制度內可以做的事情。我的意思是,你曾在亞洲最強大的民主政體中領導所有這些努力。但我們來自高牆的另一邊。我們來自威權國家。我們這個週末與來自 60 個國家的 180 名代表待在一起。我們倆都在場。Damon 與我們分享了,我們面臨著如何利用科技從內部對抗威權政權的挑戰。
所以,我想先聽聽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Audrey?
唐鳳 (Audrey Tang):
當人們攜手並肩時,防火牆也能倒塌。
而且我認為在台灣,我們其實一直處於雙方的第一線。我並非生於自由和民主之中。當我八十年代出生的時候,台灣仍處於戒嚴時期,沒有太多的通訊自由,沒有組建新政黨或新報紙的自由等等。
但是,當時在台灣的人們學到了一些東西:你實際上可以在不做 overtly political(公然政治化)的事情的情況下,鍛煉公民肌肉。我的母親是「主婦聯盟」的共同創辦人,至今仍是台灣最大的消費者合作社。她們從一些……謝謝。是的,非常環保(green)。
我小時候學到的是,利用家庭主婦的購買力來談判……
(後續為 Damon Wilson 和 Leopoldo López 的發言,以及小組討論的其餘部分)
(由 Damon Wilson 接續發言,討論了泰國活動人士如何使用光學 AI 在選舉中進行平行計票,以及投資「自由創業者」(freedom entrepreneurs)的重要性,讓他們在本地環境中應用技術解決方案。)
(Leopoldo López 接著詢問唐鳳,在她訪問過的國家中,哪個國家在基層(grassroots level)利用科技方面做得最有趣。)
(唐鳳提到了幾個例子,並強調了去中心化和本地主導的解決方案。)
(討論最終回到了 Damon Wilson,他強調了支持那些在本地環境中、用本地語言應用技術、並承擔風險的「自由創業者」的重要性,而不是試圖從華盛頓或布魯塞爾找出統一的解決方案。)
(Leopoldo López 最後感謝了所有嘉賓,並邀請與會者參加即將舉行的關於「跨國鎮壓」和「去中心化民主抵抗」的活動。)


讓 Agent 來顧民主,公民的肌肉因此萎縮,或許還比現在反民主潮流的大腦萎縮好一點
💡 2